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財政支援方式的重大創新

  • 發佈時間:2015-03-13 22:29:56  來源:中國財經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訊 財政部、工信部、保監會日前在京聯合召開首臺(套)裝備保險補償機制試點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對從今年起開展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保險補償機制試點工作作出動員部署。財政部副部長劉昆在會上指出,以財政補貼引導建立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保險補償機制,是財政支援方式的重大創新,是推進裝備製造業實現創新驅動的重要舉措。

  工信部副部長蘇波、保監會副主席王祖繼出席會議,並對試點工作提出具體要求。

  劉昆説,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製造業快速發展,産業體系日趨完善,但與世界先進水準相比還有較大差距,特別是標誌製造業核心競爭力的重大技術裝備自動化程度低,直接影響了我國製造業的轉型和升級。借鑒發達國家經驗,考慮我國保險市場還不發達的現狀,財政部、工信部、保監會研究形成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保險補償機制。這一機制堅持“政府引導、市場化運作”原則,由工信部制訂《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推廣應用指導目錄》,保險公司為目錄內裝備定制綜合險,裝備製造企業投保,中央財政適當補貼投保企業保費。試點期間,主要對列入《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推廣應用指導目錄》的裝備産品進行保險補償。對製造《目錄》內裝備且投保定制綜合險的企業,中央財政按照不超過3%的費率和年度保費的80%予以補貼。補貼時間按保險期限據實核算,原則上不超過3年。

  劉昆指出,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保險補償機制力求實現多方共贏。一是有效推動我國重大技術裝備推廣應用。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保險補償機制的核心是利用財政資金杠桿作用,激發保險功能,以市場化方式分擔用戶風險,加快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推廣應用。二是搭建製造企業與保險公司的合作平臺。利用好這一市場,不僅裝備製造企業、用戶受益,保險公司也會從中開闢新的業務空間。三是探索完善公共財政市場化支援方式。一方面,通過適當財政資金補貼,引導製造企業投保和保險公司承保,以市場化方式降低用戶風險;另一方面,充分發揮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的杠桿作用,實現財政資金扶持效應的放大。四是利用保險功能建立重大技術裝備風險防控機制。將裝備市場與保險功能有效對接,符合保險作為社會生産和社會生活的“穩定器”的定位。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