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讓農業補貼更加精準

  • 發佈時間:2015-03-13 21:29:45  來源:中國財經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三農”問題每年都成為兩會的關注重點,在今年的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杭州娃哈哈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宗慶後建議,為保護農民的積極性,保障國家的糧食安全和主要農産品有效供應,改變現有“普惠制”的農業補貼方式,讓農業補貼更加精準,讓真正需要補貼的人群受益。

  據了解,近年來,我國高度重視農業發展,農業補貼金額不斷增加。今年一號文件提出把“提高農業補貼政策效能”作為促進農民增收的方式之一,將保持農業補貼政策連續性和穩定性,充分發揮政策惠農增收效應,繼續實施種糧農民直接補貼、良種補貼、農機具購置補貼和農資綜合補貼等政策。

  據宗慶後代表介紹,目前國家對“三農”的補貼政策大多以“普惠制”的補貼為主。由於我國農業人口依然非常龐大,農業補貼“普惠制”不僅造成國家財政壓力較大,而且使分到每個農民身上的補貼數量又比較少,對真正需要補貼的人群來説效果不明顯。另外,這還可能使不需要補貼的農民養成依賴和惰性心理,不利於弘揚勤勞致富的社會風尚。

  為此,宗慶後代表建議,政府應對確實需要補貼的人群與補貼方向進行科學分析,把補貼經費集中起來使用,向真正貧困的地區傾斜,徹底解決目前2600萬左右的農村絕對貧困人口的脫貧問題,並重點面向那些農民無法投入、也投不起的領域,例如新修農田基礎設施、農業科技與良種推廣等。

  宗慶後代表還對農村剩餘勞動力就業情況表示關注。據介紹,以前農村大量剩餘勞動力遷移到沿海發達地區工作,隨著近年來大量企業的轉型升級和技術進步,對勞動力數量的需求下降,導致大量勞動力無法在沿海地區就業。宗慶後代表建議,國家可通過大力發展第三産業、加快中西部地區城鎮化建設等措施,化解就業壓力。同時可用以工代賑的方式,在農村大力開展水利水電、土地整治、改造低産田等基礎建設,這樣一方面可以讓農村勞動力有穩定的工作和收入,帶動當地相關産業的發展;另一方面也可加快農村基礎設施的升級換代,提高抵禦自然災害能力,為我國農業長遠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