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施傑委員:司法要平等保護民企合法權益

  • 發佈時間:2015-03-13 00:30:56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12日,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舉行第三次全體會議,聽取“兩高”報告。在這兩份報告中都特別提到了“平等保護非公有制經濟”。全國政協委員、“醉駕入刑”首推者、國浩律師事務所合夥人施傑律師接受中華工商時報記者專訪時表示,法律面前本該是一視同仁的,不管是哪種所有制經濟的權利都該得到保護,但是,毫無疑問的是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重國有資産的保障,輕非公有制資産的保護,特別是進入司法程式之後,習慣講國有資産神聖不可侵犯,而不説非公有制資産神聖不可侵犯,這直接導致了一些不好的傾向性。

  “第二個原因是部分司法人員為了規避自己的原因,為了少找麻煩,更多地傾向保護國有資産,甚至是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發生糾紛的時候,如果法官保護了私營企業的利益,會有嫌疑,是不是與企業有什麼不正當的交易。”

  施傑説,這直接導致了一個現象,一旦發生糾紛,因為辦案人員不可能傾向維護民營企業的利益,所以,民營企業要保護自己的權益,就想辦法找人托關係,反而容易進行利益勾兌,久而久之,這一群體對法律産生了一種極度的不信任和無奈。

  “據我所了解,基本上民營企業找到法官他只是要一個公正的評判,但為了這個公正,需要疏通各種關係以及採取利益的手段,這極其不利於我們法律公平正義的實現。相反,如果相信司法能公正評判,那麼非公企業也就不必要再花那麼多時間、經歷進行關係疏通。”

  針對去年一些民營企業家被中紀委帶走協助調查的情況,有聲音認為,不要輕易地對民營企業家採取措施,否則對民營企業就是滅頂之災。對此,施傑認為,這種單純的提法不盡合適。

  施傑説,此前自己也有意就此寫一份專門的提案,原因是法律的實踐中,這種案件逐漸增多。不久前,他就曾接觸到一個這方面的典型案例:一家企業基於各種原因被索賄,司法機關按照法定程式也對其採取了司法措施,但這是一個幾萬人的企業,並且所涉足的領域也非常廣,尤其是民營企業內部通常主要是依賴老闆個人魅力,家族式企業在這一點上表現得更為明顯。在創始人被帶走之後,這家企業當即面臨重大危機,包括銀行開始著手抽貸,瀕臨資金鏈斷裂。

  施傑説,目前,在此類案件中如何把握尺度,並沒有很好的實踐。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如果構成犯罪,都應該受到法律的追究,不能單純地因為涉及到就業問題等等就法外開恩。但是,民營企業的確尤其特殊性,這也是在方式上需要考慮的。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