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總局明確"首問制":網店拒償 電商平臺得先賠
- 發佈時間:2015-03-12 07:45:00 來源:北京青年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國家工商總局昨日發佈《意見》明確,如果有銷售者或者服務者故意拖延處理或者無理拒絕賠付,以及因撤場等情況導致消費者無法獲得賠償時,由商場、市場和平臺經營者向消費者先行賠付。
昨日,由國家工商總局制訂的《關於完善消費環節經營者首問和賠償先付制度 切實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意見》發佈,《意見》首次對經營者在消費環節建立“首問制”和“賠償先付制”予以明確規定,如果有銷售者或者服務者故意拖延處理或者無理拒絕賠付,以及因撤場等情況導致消費者無法獲得賠償時,由商場、市場和平臺經營者向消費者先行賠付。
經營者必須承擔首問責任
“誰銷售商品誰負責,誰提供服務誰負責”,消費者因購買、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務導致合法權益受損時,經營者必須承擔首問責任,不得推諉。
《意見》首次對完善消費環節經營者首問制度,督促經營者履行“消費維權第一責任人”的責任進行了規定,尤其是對銷售者、服務者的責任進行了規範。
國家工商總局消費者權益保護局局長楊紅燦表示,通常情況下,經營者能夠與消費者協商解決消費糾紛。但現實生活中仍有一些經營者不能很好地履行法律法規規定的責任,對於消費者的合理訴求故意拖延或者無理拒絕。有的經營者以自己沒有過錯或者自己沒有能力解決為由進行推諉,讓消費者向生産者索賠;有的消費者通過網路購物、電視購物等方式購買商品,一旦産生消費糾紛,消費者受跨地域等因素影響維權難度大、維權成本高,因此急需在制度層面進行規範。
《意見》明確經營者是消費維權的第一責任人的理念,可有效避免銷售者、服務者與生産者,以及銷售者、服務者與經營場所提供者之間的相互推諉,促進消費糾紛的快速解決,降低消費者維權成本。
網店不賠可以向平臺索賠
因商品本身的品質問題給消費者造成損害,以往出現這樣的情況,一些銷售方都會把問題推給生産者。《意見》規定,如果因商品缺陷造成人身、財産損害的,消費者可以向銷售者要求賠償,也可以向生産者要求賠償。向銷售者要求賠償的,銷售者不得推諉;銷售者賠償後,依法向生産者追償。
當出現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行為,而銷售者或者服務者故意拖延處理或者無理拒絕賠付,以及因銷售者或者服務者撤場等情況導致消費者無法獲得賠償時,由商場、市場和平臺經營者向消費者進行先行賠付,然後再依法或者依約定向有關銷售者、服務者進行追償。完善消費環節經營者首問和賠償先付制度
賠償先付要消費者“誰主張、誰舉證”
消費者如何證明自己的權益受到侵害呢?楊紅燦表示,啟動賠償先付制度應當具備以下基本條,一是,消費者提供發票等購貨憑證或者服務單據。這主要是來證明消費行為的存在,為明確雙方責任義務提供依據;二是,除《消法》規定需經營者“舉證倒置”的情形外,消費者需要“誰主張、誰舉證”。
其中,經營者提供的機動車、電腦、電視機、電冰箱、空調器、洗衣機等耐用商品或者裝飾裝修等服務,消費者自接受商品或者服務之日起六個月內發現瑕疵,發生爭議的,由經營者承擔有關瑕疵的舉證責任。
賠償先付的方式主要包括對商品進行修理、重作、更換、退貨、補足商品數量、退還購貨款項和服務費用或者賠償損失。也就是説,賠償先付的方式既包括退、換貨等方式,也包括現金賠償的方式。
賠償先付的範圍主要包括:因商品或者服務品質問題而引起的商品或者服務價值損失;消費合同中規定的違約金;因售後、安裝等問題而給消費者造成的損失。文/本報記者 藺麗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