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2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將播綠進行到底

  • 發佈時間:2015-03-12 05:46:44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常 理 李己平

  3月12日是我國第三十七個植樹節,代表委員們圍繞如何推進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怎樣繼續深入開展義務植樹造林活動展開了熱烈的討論。

  全國政協委員、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主任賈治邦告訴《經濟日報》記者,植樹造林不能盲目要數目,要盡可能地保證樹木的存活率。

  賈治邦委員建議,要實行“適地適樹”原則,通俗地説,就是什麼地方種什麼樹。比如,北方適合種針葉林,南方適合種闊葉林等。要因地制宜,種適合當地生長、存活率高的樹種。“如果種的樹不適合當地情況存活不了,或者無法自然存活,這是很浪費的。”賈治邦説。

  選對了樹種,還要注重種樹的品質,實現“種一棵活一棵”,“種一片成一片”。種好樹木,更要注意種後管護。“不能種完就不管了,如果前兩條做到了,即保證了適地適樹和種樹品質之後,再將管護做好,那麼,我國植樹造林的效果和品質就有了很好的保障。”賈治邦告訴記者。

  還有委員提議,全民義務植樹應創新形式與內容, 拓展渠道與途徑,增強活力與成效。要鼓勵更多的適齡公民直接或間接參與到義務植樹活動中來,鼓勵公民從事育苗、林木綠地認建認養,以及“以資代勞”等方式履行義務。此外,還要開闢渠道,讓更多的適齡公民以捐款或購買碳匯的方式履行植樹義務。特別要鼓勵公民或企業、組織向中國綠化基金會捐資,向中國綠色碳基金購買碳匯,由這些公益性組織代為植樹造林。

  植樹造林是我國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一環。政府工作報告多次提到要加強生態建設,發展生態環保項目。對此,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生態文化協會會長江澤慧建議,生態文明要從個人做起,要拓展生態文化互動體驗;積極推動植樹節、森林日、濕地日、生物多樣性日等“綠色節日”健康發展,鼓勵社會民眾廣泛參與,營造關愛自然、保護環境的社會氛圍。

  全國人大代表、吉林森工集團董事長柏廣新説,跳出林業發展林業,從單純開發木材資源,向綜合開發林區多種資源特別是非林非木資源,用來自林業外的資金反哺林業,這是林業企業保護和培育森林的科學路徑。他表示,森工企業希望國家調整政策,不再根據面積而是根據蓄積量測算森林管護費,並進行生態補償;稅前提取生態建設基金,免征天保工程區企業非林非木産業所得稅等。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