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金融改革促經濟轉型
- 發佈時間:2015-03-11 22:29:56 來源:國際商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最近一段時間,中國人民銀行採取了降準、降息等一系列舉措。國內外專家學者認為,這既是全球貨幣寬鬆大環境下順應大勢之舉,更是為了推進國內金融改革以促進新常態下的中國經濟轉型。
中國人民銀行2月28日晚宣佈,自2015年3月1日起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和存款基準利率。這是繼去年11月22日後,中國央行再度出手降息。
就在2月5日,中國實施了時隔近三年的首次全面降準,以保持貨幣供應穩定。
中國央行根據當前經濟形勢的需要,採取了一脈相承的明晰的政策措施。海外專家學者對此給予積極評價。美國智庫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尼古拉斯·拉迪對新華社記者説,中國央行利用降息進一步推動存款利率市場化改革是非常好的舉措,這表明中國的金融改革正在推進當中。
拉迪説,降低融資成本是中國央行此次降息的主要原因,“如果中國人民銀行不下調名義利率,實際利率會上升”。考慮到經通脹調整之後的實際利率,他認為中國央行此次降息力度較為溫和。此外,中國央行此次降息可能代表新一輪寬鬆週期的開始,但他預計整體力度會相對溫和。
美國彭博社刊文説,今年以來土耳其、日本、澳大利亞和歐元區等多個經濟體都進一步放鬆了貨幣政策。中國央行三個月來第二次降息主要是為應對實體經濟下行壓力和通縮風險上升。
美國財政部負責國際事務的副部長內森·希茨近期在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發表全球經濟形勢的演講時,特別談到了結構性改革與經濟刺激措施的關係。他認為,雖然結構性改革會對中長期經濟增長産生強大影響,但並不能代替短期的刺激需求的措施。結構性改革和宏觀經濟刺激應發揮相互補充的作用,這樣可以確保在更加有利的環境中推動改革。
美國福德姆大學金融系主任顏安也對此次降息的原因和作用進行了積極評價。他指出,對內而言,中國經濟增長正處於從高速增長向中高速增長的轉換階段。國內居民消費和政策性投資産生的需求可能不足以保證穩定的可持續性的轉換。對外而言,各大主要經濟體紛紛推行寬鬆貨幣政策,對中國對外出口有一定負面影響,降息可以減輕人民幣匯率的壓力,增加出口産品的競爭力,促進外需,保證向經濟增長新常態的平穩過渡。
除此以外,他指出,中國央行進一步擴大了存款利率浮動區間表明瞭央行加快推動利率市場化改革的意圖。目前中國利率市場化的條件並不成熟,如市場投資者對市場風險收益有著不成熟的預期、銀行風險管理有待提高、金融資本市場産品有待開發健全。所以,央行希望逐步穩定地實現利率市場化,但在這一過程中需要持續向市場明確這一目標。
俄羅斯高級經濟學院東方文明研究教研室副教授米哈伊爾·卡爾波夫表示,中國央行此次降息是為了緩解經濟下行壓力、保持經濟穩定增長的合理之舉。對於中國來説,不論是穩定經濟增長,還是調整經濟發展結構,都需要營造更加寬鬆的利率環境,避免過高的融資成本對經濟運作構成拖累。降息首先可以向市場注入大量資金,有利於降低金融機構籌資成本和各類企業的融資成本,有利於提高企業的生産積極性,是順應市場需求的體現。
卡爾波夫還表示,另一方面,降息並不意味著中國貨幣政策的轉變。從全球來看,美國、日本、歐盟等大部分國家和地區都普遍實行較低的利率政策。當前,中國大力鼓勵對外投資,這就要求中國能夠提供更低成本的資金,降息有利於提高中國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力,實行更加寬鬆的貨幣政策也是中國實現“走出去”戰略的必然選擇。
(何瑛高攀李銘吳剛韓墨)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