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新聞 > 專家視點 > 正文

字號:  

諾獎得主:中國未來經濟增長需由自主創新推動

  • 發佈時間:2014-09-17 13:39:00  來源:新華網  作者:劉凡 穆序堯 黃繼匯  責任編輯:孫業文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埃德蒙·費爾普斯16日在紐約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過去30年推動中國經濟增長的一些動力持續下去的可能性不大,未來30年中國需要依靠自主創新促進經濟增長。

  這位2006年的諾獎得主在經濟增長動力方面的研究頗有建樹。他表示,過去30年中國經濟發生了很多事情,比如出口機會的放開,對資本産品的鉅額投資,勞動力從西部向生産率更高的東部流動,沿海地區應用最佳的技術向整體經濟的擴散等等,這些對於提高生産率都具有積極效果。

  “而展望未來30年,我認為過去30年的這些因素多數不太可能持續,這些很好的機會正在慢慢耗盡。儘管它們可能不會完全消耗殆盡,但幾乎接近於耗盡。那麼未來30年將會發生什麼呢?中國經濟將不得不依靠自主創新推動,”他説。

  從全球範圍看,他認為,未來中國的發展必須依靠自身的創新,而不能指望從西方引進技術。“現在西方社會除了在醫藥、社交媒體等風投資本感興趣的一些高科技行業外基本沒有太多創新。”

  費爾普斯説,儘管全球經濟在從金融危機中復蘇,或者説實現了一半的復蘇,“但我們沒有做任何事情,去解決經濟的總體創新能力下降所帶來的生産率增長放緩的問題”。他認為,包括美國在內的全球多數地區並沒有從增長的危機中恢復過來,也沒有從生産率增長放慢及創新的失去中恢復過來。

  “我們首先必須認識到,有必要在全球大範圍掀起新一輪創新熱潮,在德國,在法國,在英國,在美國,以及還要借助在中國的創新,我相信中國能做到。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擺脫困境,”他説。

  他認為,中國更好的自主創新前景在企業,在具有更大活力、更佳創造能力和更強想像力的企業身上。中國經濟未來的增速取決於經濟能有多大活力,取決於政府能激發多大的社會創新激情,取決於政府能鼓勵有天賦的創新者創造出多少將被市場接受的新事物,以及這個社會對一些顛覆性技術的包容度。“所有這些都充滿了一定的不確定性,但其中的機會是無窮的。”

  他説,從絕對數量上看,中國創新者帶來的生産率增加大概是美國的一半,但兩國創新所導致的生産率增長的百分比是一樣的。

  費爾普斯特別強調,中國擁有無可置疑的創新潛力。“中國的創新已經做得不錯了,而這只是一小部分部門在進行重大創新。試想一下,如果90%的中國企業都能進行積極的創新會發生什麼?這將帶來全要素生産率的增長,不僅是1%,可能是3%或者4%。那將是我們樂於見到的了不起的事情。”

  費爾普斯還説,“中國需要做的是改善經濟結構,千方百計培育創新念頭,提升企業家的創新能力,給創新騰出更多的空間,對創新可能帶來的衝擊持寬容態度。如果做到這些,那就是成功的和了不起的。”

  針對需要迫切進行哪些改革以釋放創新潛力,他認為,首先應該放開金融部門,給私人部門尤其是創新企業提供更多的融資機會。其次,加強智慧財産權保護,否則很多公司不敢在新産品和新技術上進行投資,因為它們擔心一旦新産品上市,其他公司將一擁而上,進行模倣複製。第三,改革國有企業。政府對國有企業的保護過度,國有企業的支配地位也過大,國有企業利用一些優勢使得私人部門在與其競爭中處於不利地位。

  “從長期看,我對中國經濟絕對樂觀,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為在我能想到的幾乎每一個維度,中國經濟表現都可以大幅改善,”費爾普斯説。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