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全球創客空間已達數千家 國內只有70余家

  • 發佈時間:2015-03-10 08:11:00  來源:中國青年報  作者:王曉磊 韓淼 郭信峰  責任編輯:羅伯特

  生死關:在夢想中艱難跋涉

  對多數人來説,創客還是一個陌生的群體。

  許多傳統行業人士對他們不了解、不認可。在他們眼裏,創客是一群怪孩子,過著“宅+瘋”的“不正常生活”,做著常人聞所未聞的東西,比如“腦控飛球”“3D列印筆”“變形本”……至於這些東西有什麼價值,鮮為人知。

  全國政協委員左曄説,中國創客還處於發育期,數量規模都較小。據統計,全球創客空間已達數千家,而國內只有70余家。由於國內認知度低,中國創客創業後往往依賴海外市場。柴火空間創始人潘昊説,其直接服務的全球創客約16萬,國內只佔5%。

  就是這樣一個小眾群體,卻被寄予厚望,作為帶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尖兵之一。左曄表示,它有望給中國創新帶來三種東西:潛力無窮的産品、致力創新的精神、開放共用的態度。

  然而,創客不得不面對一個殘酷的現實:大部分人如果創業,是註定要失敗的。目前國內青年初次創業成功率不足10%,而創客們的創業成功率則可能更低。

  “研究了幾年,只剩下一堆‘紀念品’,這很常見。”海南創客聯盟發起人何俠説。全國政協委員俞敏洪道出實情:“我打算每年幫助支援80到100個創客,支援他們的新項目。我清楚地知道,這些項目最後有一大半會失敗。”

  “求速死”是創客生活的常態。接受採訪的創客們説:“我們的目標不是存活,而是速死;你必須不斷試錯,在挫敗中創新,在‘死’中重生。”

  環境關:缺的是鼓勵創新的體制

  聽説創客“不差錢”。近兩年天使投資大熱,甚至被稱為“錢多速來,見者有份。”清科研究中心發佈報告稱,去年全年發生766起天使投資案例,總額超5.26億美元,同比增長達161.4%。

  創客得到了越來越多的投資者青睞。股權眾籌平臺“天使匯”CEO蘭寧羽説,近兩年投資創客的不斷增多,自己正在關注一個“00”後創客團隊的低成本模擬飛行器項目。中關村天使投資協會副會長李竹説,他對一個智慧體溫項目興趣濃厚,已進行了投資。

  儘管如此,“差錢”的創客也不在少數。甚至明明“看得見”的錢,偏偏因為各種障礙拿不到。

  “創客”一詞的中文譯者、資深創客張浩正在研製一種新型機器人,成本不低,所需的一台工業機器人就要十幾萬,當地雖然有扶持政策,卻往往難起到實質性幫助。以一項設備採購補貼政策為例,今年7月前註冊的公司,必須明年7月備案,才能申請後年的資助。張浩説,3年等下來,創客可能早“餓死”了。

  類似的“卡子”還有不少:申請專利可獲補貼,但以個人名義申請專利,必須要當地戶口,若以企業名義申請則費用要貴數倍;有的扶持政策必須“海歸”才能享受,讓本土高校畢業的他非常不解:“創新是平等的,為什麼區別對待‘土鱉’和‘海龜’?”

  “事實上,缺錢的背後,是缺鼓勵創新的體制機制,是缺對好創意的篩選和發現能力。鼓勵創客,不是光撒點胡椒面、設個基金、出臺個扶持政策就可以的。”全國人大代表劉群説。

  名利關:急功近利是創客的“天敵”

  做創客,需要情懷。

  曾進行過一個創客專題調研的全國政協常委陳德銘,對一個情景印象深刻:在上海靜安區一處很簡陋的地方,幾百個青年創客在埋頭搞創造。有的人甚至利用網際網路,努力鑽研著一些本該由高校資深研究人員才能觸碰的項目。這種創新的氛圍,一定要保護和繼承。

  創客區別於傳統創業者的一大特點是,首先並不追逐利益,而是追求“改變”。代表委員們説,很多人當創客,只是因為“喜歡”,因自己的創造“改變世界”而欣喜。也正是如此,他們才能在孤獨寂寞中淡泊名利,“痛並快樂著”。與資金、政策支援相比,“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闖勁和精神,是支撐創客的真正內在動力。

  代表委員們説,呵護創客情懷要從校園開始。“很多有創意的孩子,經常是學習成績中等甚至不太好的。”俞敏洪委員説,從小學開始,就要加入創意課程,特別要改變“尋找標準答案”的教學模式,鍛鍊孩子們的思考能力。

  鼓勵創客,不能急功近利。在談到百度鼓勵創新時,全國政協委員李彥宏説,主要做法就是招最優秀的人,給最大的空間,看最後的結果,平時管理中不打卡、穿著隨意、上下級關係不明顯,這樣可以公開平等進行討論,不斷刺激出各種創意。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