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0月02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幹勇委員:理性看待國家科技獎勵制度

  • 發佈時間:2015-03-10 05:31:34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兩 會 聲 音

  科技日報北京3月9日電 (記者王飛)一直備受公眾關注的國家科技獎勵制度再次成為今年兩會科技界政協委員關注的熱點。“實際上,國家科技獎勵辦公室曾多次組織專家研討和論證,儘管有反對意見,但大多數專家認為,在當前階段,國家科技獎勵的設立和存在十分有必要。”9日上午,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副院長干勇接受科技日報記者專訪,就當前階段關於國家科技獎勵制度的存廢之爭、社會團體組織科技獎勵是否可行、科技獎勵制度改革成效如何等闡述了自己的看法。

  幹勇認為,現階段國家科技獎勵制度是一種合理存在,它對促進國民經濟建設發展、構建創新型國家等重大戰略利益的巨大作用無可替代。“以國家重大科技工程領域為例,三峽工程、青藏鐵路等,哪一個不是關乎國家戰略利益、經濟發展和百姓福祉?國家科技獎勵就是對這些重大成果的檢驗和評判,如果不對這些成果進行評價,于國家,于社會,都是重大損失。”

  因此,幹勇並不贊同取消國家科技獎勵的做法。“現行獎勵制度是有問題,但不能因為出現問題就取消它。這和‘取消高考不可行’同理,因為我們目前還沒找到能夠完全取代國家科技獎勵作用的新制度。”

  而對於由社會團體組織取代國家科技獎勵的建議,幹勇認為在當前階段並不可行。在他看來,社會組織的培育和發展是和市場經濟發展程度高度關聯的。“西方國家市場經濟發達,社會組織發展完善,相關制度成熟,因此他們具備了組織重大科技獎勵的基礎條件。相比之下,當前我國社會組織大部分管理比較鬆散,相關法律法規還不健全,有的組織甚至形同虛設,由它們來主導科技獎勵,品質和效率難以保證。”

  “中國是人情社會,社會團體組織評獎就不會出現打招呼這些問題嗎?”在幹勇看來,更為重要的是,當前科技獎勵的第三方評估機制還沒有完全建立起來,制度法規也不完善,而政府已經在這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積累了一定經驗。

  對於當前科技獎勵的一些突出問題,幹勇透露,相關改革正在持續推進,也取得了成效。擔任評審專家多年的他對此深有體會。“這兩年我明顯感覺到一些變化。例如,獎勵專家庫已經有2.5萬人,遠端視頻答辯、網路盲評等做法也都提高了獎勵評審透明度。”

  “當然,科技獎勵改革還要深入持續下去。”幹勇提議,除建立評審環節責任追溯制度外,還需建立兩層專家評審機制,一層是固定評審專家制度,專家名單保持固定,向社會公開,並建立“黑名單”制度。另一層是專家隨機制度,隨機抽取要形成常態,過程要保密。

  “國家科技獎勵制度不可能十全十美,‘諾貝爾獎’也做不到這點,因此需要理性看待。”幹勇認為,深入持續推進國家科技獎勵改革,保證程式的公平公正,堅持透明和開放原則,這項制度才能逐步完善,激發科研人員創新活力,促進國家創新體系建設。這是一個長期過程,大家要有信心。”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