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3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新品種與好企業“情定”平臺

  • 發佈時間:2015-03-09 08:31:01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2014年8月,國家種業科技成果産權交易平台啟動後,中國水稻研究所很快就將“廣兩優7217”這一水稻品種挂到平臺網站上,並且提交了出讓意向,開始“招賢納婿”。同年11月,敏銳的江西紅一種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平臺網站上了解到,“廣兩優7217”很適合在江西、湖南等雙季稻區作晚稻種植,在區試中,産量、米質表現得都比對照組好,公司判斷該品種有望在雙季稻區大面積推廣。經過研究,紅一種業果斷決定通過平臺提交受讓意向書,並與出讓方協商簽訂了獨佔實施許可協議,買斷該品種使用權。

  同年12月2日,紅一種業與中國水稻所在種業科技成果確權推介交易活動中正式簽約,“廣兩優7217”也以280萬元的價格成功“覓得良配”。“‘廣兩優7217’,這個品種具有熟期早、産量高、米質優、抗性好等優點,擁有很好的産業化前景。”江西紅一種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友建告訴記者,“該品種投放市場,可以提高公司産品競爭力,提升品牌效益,産生可觀的經濟效益。”

  在交易雙方的接洽及交易的完成中,如果説平臺是新品種或技術成果的“紅娘”,那麼專家就是新品種的“娘家人”,專家作為具有專業知識的新品種培育者,其在對交易方資質的選擇、交易方技術實力的甄別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此外,産權交易平臺上的任何成果交易完成前都需要專家同意,可以説專家在品種和技術交易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記者從中國水稻所了解到,這筆交易按單位:成果完成人=50%:50%比例進行確權及分配,交易完成後專家可以直接獲得交易金額的50%的收益,除此之外,專家通過轉讓該品種,還能獲得相應業績點從而獲得業績點獎勵。將種業科技成果確權交易的收益向課題組與專家傾斜,提高專家的收入,激勵了科研人員的工作積極性,提高了科研人員創新積極性。

  “科研成果的研發目的就在於應用與推廣。”中國水稻研究所成果轉化與服務處處長倪建平説,“特別是作為國家級的水稻研究所,基礎研究必須‘頂天’,應用成果必須‘立地’,將論文寫在大地上,將成果撒在田野裏,讓收穫留在百姓家,使滿意填滿農民心間。”該品種交易後,將大大加快其進入推廣應用的步伐,通過市場化運作直接進入農業生産第一線,對於提高糧食單産和品質,提高稻米市場競爭力、促進農民增收、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也體現了中國水稻研究所對水稻種子産業上游育種的研究與佈局及對中下游産業化的引領示範作用。

  “平臺大大拓展了目前的交易模式,使得整個成果交易過程公開化、程式化、規範化,大大提升了交易過程的透明度,提高了交易結果的公信力,確保交易公平與公正,具有很好的示範效應。”中國水稻研究所所長、國家水稻産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程式華説,“目前我所已通過這種交易方式轉讓了品種和專利技術,我們相信其他技術也可通過平臺進行交易雙方的對接、洽談及最終成交。”

  通過産權交易平臺達成的交易有很多種,如獨佔許可、排他許可、普通許可、全權轉讓、合作開發、作價入股等。“在未來,作價入股應該是一個很好的方向。”國家種業科技成果産權交易中心主任宋敏講到,“‘一錘子買賣’的風險,對於交易雙方而言都很大。一個品種的價格賣低了,出讓育種方不划算,價格估高了,受讓企業不合適。”根據品種的推廣面積和銷售情況,進行分成是更有利於均攤風險的分配方式,品種越受歡迎,市場反越響好,研發單位的收益就越高,科研人員的收入也會隨之提高。

  截至目前,在國家種業科技成果産權交易平臺上已經有11筆交易完成簽約,還有36個品種的品種權和35個專利技術正在平臺掛牌出讓,隨著平臺的不斷完善和推廣,會有更多的種業成果掛牌和實現交易。平臺作為我國首家種業相關的國家級仲介機構,其重要性和權威性是毋庸置疑的。平臺對於種業科技成果交易過程的公開化和規範化起到了推動作用,隨著種業體制改革的不斷推進,未來平臺的操作將更加人性化、成果價值評估也會更加合理、更多的科技成果將登陸平臺、越來越多的企業也將關注平臺。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