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新臺階上不鬆勁

  • 發佈時間:2015-03-09 08:30:29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鐘欣劉艷濤

  國以農為本,民以食為天,糧食安全關乎國之命脈。去年,我們戰勝了局部地區嚴重乾旱和多種自然災害的影響,實現了糧食總産的“十一連增”,而且糧食單産同樣創出新高,達到了359公斤,每人平均糧食佔有量也達到歷史最高。在糧食總産連續8年登上了1萬億斤臺階之後,我國的糧食生産能力在目前較高的發展水準基礎上還能否再提高?糧食增産潛力需要如何挖掘?“兩會”代表委員們對此關注熱議,獻計獻策。

  種業創新以我為主

  “依靠科技增産糧食還有很大潛力。依靠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都可以進一步提高糧食單産水準,同時科技推廣一定要到位。”江蘇省農委主任吳沛良代表開宗明義。

  中國蔬菜協會會長薛亮委員告訴記者,優良品種對糧食增産的作用巨大,這已經被實踐所證明,而且在這方面的潛力也非常大。“我們必須要挖掘生物生長的自身潛力。”他説。

  種業創新要以我為主,這已成為很多代表委員的共識。“近年來國家已經很重視種業的發展,我們的傳統糧棉油品種還是可以的,未來的品種創新也要堅持以我為主。”吳沛良説。

  來自糧食生産第一大省黑龍江的代表、黑龍江省財政廳廳長王慶江也在會上呼籲:“要加強育種能力建設,鼓勵使用我們自己的良種。”他告訴記者,東北地區很多農民喜歡種植一種産量高、耐寒的玉米品種,但由於其澱粉含量低、膠質含量高,一烘乾就變色,不適合做飼料。

  今後應更注重糧食品質,培育出我們自己的、適合黑龍江種植的優質玉米品種。

  河北張家口市農科院總農藝師趙治海多年從事雜交穀子品種的研發,解決了穀子産量低、費人工的問題。如今延著長城北部一帶種植的穀子,畝産已可達到800~1200斤。這就意味著在不需要增加灌溉水源的情況下,雜交穀子可以在原來的1億畝低産田上實現每畝增産200斤;在原來不適合耕作的5億畝鹽鹼地上,在現有條件下可以推廣種植1億畝穀子。按每畝收成600斤計算,這些穀子可以每年給國家糧食增産貢獻800億斤,而且這增産還不需要增加灌溉水源。

  農業裝備精準配套

  中國農業大學校長柯炳生委員認為,農業需要長期的生産能力建設。傳統的農業發展需要新的技術替代,比如資訊技術、生物技術、機械技術,這幾個領域的科技發展會改變農業發展進程。

  黑龍江省省長陸昊代表在“兩會”團組討論會上表示,黑龍江近年來糧食增産主要依靠農機水準的提高,而不是靠化肥農藥催出來的。因為黑龍江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不利於病蟲害生長,所以平均使用化肥和農藥的水準在全國是比較低的。

  王慶江代表告訴記者,如果在農機上進一步配套完善,例如研發推廣節本高效的秸稈粉碎還田和秸稈收集機械,與現有的收穫機械和整地機械配套,不僅培肥地力,也對環保有利,這也是從細節上提升糧食生産能力。

  農工黨陜西省委副主任委員、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校長助理霍學喜委員認為,大幅度加強農業技術裝備是保障糧食安全的支撐力。

  中國一拖董事長趙剡水代表則在會上提出了《關於加快我國農機工業自主創新能力提升的建議》,建議加大對農機企業在技術及産品創新方面的支援力度,設立農機産業發展創新基金,在高端裝備研發、資訊化應用、智慧和智慧農業等方面提供支援。

  趙剡水告訴記者,去年,河南商水縣天華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劉天華曾經告訴一拖業務員,他希望“東方紅”要儘快向智慧化轉變,不能落在別人後面,盼著早日能用上“東方紅”智慧化農業機械。“《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推進土地整治、增加深松土地2億畝等目標要求都與我們農機行業密切相關,廣大農民對農機工業也有著新的期待。如果我們農機行業不能提供現代農業發展所需要的相關産品,那麼提高糧食生産能力的步伐就會慢下來。”

  基礎設施建設有針對性

  “水利、農機、科技、規模‘四位一體’同步推進,很快形成生産能力。”王慶江向記者介紹了在築牢黑龍江大糧倉過程中的農業綜合開發,多年來已累計改造中低産田、建設高標準農田4995萬畝。“下一步,我們要重點解決黑龍江西部旱區和東部澇區水利工程不配套的問題,對水利工程加大投入。通過水利工程建設以地表水替代地下水來種水稻,不僅防止出現地下水超採,而且可以提高水稻品質。”他告訴記者。

  “江蘇近年來通過加強基礎設施改善生産條件,糧食生産能力不斷提升。目前淮北地區每年20萬畝的旱改水,將旱田建設為能灌能排的水田,調整作物結構,增産潛力很大。”吳沛良説。

  “通過基礎設施建設、土地改良以及高標準農田建設,對提高糧食生産能力作用更大。”安徽省民革副主委、省農委種子管理總站研究員李愛青代表説,“既保證糧食安全又實現可持續發展,就要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和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來穩定産量。我們的農業也要考慮‘新常態’,糧食主産區在穩定産量的同時,可以做些修身養性的調整,減少化肥農藥的使用,為子孫後代著想。”

  讓專業種糧者不吃虧

  不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即使糧食産量提高了種糧效益也不會高,這樣就會影響農民精耕細作的積極性。一些代表委員也就此提出建議。

  河北廊坊市工商聯副主席石克榮代表建議增加補貼,保持糧食價格合理水準,構建農業生産經營新型體系,讓種糧農民不吃虧,有利潤,得實惠,保護和調動農民發展糧食生産的積極性。

  江蘇鹽城市耕地品質保護站站長秦光蔚代表也建議整合補貼項目,增加補貼資金,改進面積核定方法,確保畝畝足額享受補貼,加大轉移支付力度,調動糧食主産區産糧積極性。她提交了《關於大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的建議》。她説:“只有培育一支素質精良的新型職業農民大軍,才能破解‘誰來種地’和‘如何種地’的根本問題,才能依靠這些職業農民將提高糧食生産能力的新品種、新技術、新方法落到實處。”

  李愛青則提交了《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全面開展政策性農業保險建議》,提出擴大政策性農業保險的覆蓋面,探索建立政府支援的農業巨災風險補償基金,優化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保險服務,做到單獨投保、單獨開單、單獨理賠,為專業化規模化的糧食生産解決後顧之憂。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