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9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創新生態城市規劃 留住APEC藍天

  • 發佈時間:2015-03-09 03:32:21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2014年APEC會議期間,京津冀魯地區採取停産、限行、放假等一系列強力舉措,空氣品質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讓全社會看到了改善環境的希望,更激發了民眾對“APEC藍”常駐天空的渴求。

  然而,從長遠來看,這種治理模式以部分犧牲經濟發展和生活便利為代價,治標不治本,不能作為污染防治的長效機制。目前,全社會已經充分意識到,只有推動生態城市建設,才能從根本上解決生態、經濟、民生協調發展問題。但囿于傳統思維及模式的限制,既有生態城市規劃暴露出導向單一、方法落後、機制缺位等突出問題,難以充分發揮頂層設計的應有作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生態城市發展品質,問題主要體現在:

  首先,城市規劃導向單一,缺乏對生態要素的充分考量。雖然城市規劃部門對能、水、物、氣、地、生各要素間的相互影響與作用機理有了越來越深刻的認識,但在規劃過程中,仍以實現土地利益最大化為核心導向,缺乏對能源、環境承載力的充分考量,未能從頂層設計的高度,全方位、系統性地考慮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其次,沿用傳統城市規劃方法做生態城市規劃,難以充分滿足生態城市發展要求。城市規劃中,與生態密切相關的能源、環境等重要指標不健全、不均衡,能源、資源、環境等專項規劃處於配套地位,對土地、交通、産業、建築規劃的前置性約束作用遠遠不夠。尤其是對生態影響突出的能源專項規劃,依然採用傳統的分項規劃模式,系統統籌不足,多能源協同互補價值難以充分釋放;規劃中供用能方式低效粗放,多能融合、智慧發展的創新模式沒有充分融入,能源調結構、提能效與經濟性難以並行實現,對生態發展的促進作用大打折扣。

  第三,缺乏有效的配套機制,難以支撐生態城市規劃的創新轉型。現有城市規劃遵循單向、獨立的流程,土地、交通、産業、建築等規劃順序開展,能源、環境、水務、資訊等專項規劃獨立實施,部門間缺乏有效協同;同時,能源、環境等重要專項規劃缺乏配套的法律、規範保障,約束力難以充分發揮。

  結合調研和産業實踐,針對上述問題,特提出如下建議:

  一、強化多維協調發展理念,帶動城市規劃導向轉變。推動政府轉變生態城市發展理念,突出能源、環境的先導性地位,帶動城市規劃導向從追求土地利益最大化過渡到謀求生態、經濟、民生整體利益最大化;激發政府生態發展意願,完善和推行以排放權交易機制為代表的市場化手段,將生態建設轉化為經濟收益,實現生態與經濟的雙贏。

  二、構建以能源、環境引導和輔助的全新生態城市規劃方法。深度剖析不同區域資源環境潛力和承載力,引入能源效率、能源密度、能源與環境彈性系數、智慧化覆蓋率等關鍵指標,形成以生態社區為最小單元的“多維協同、迴圈優化”的生態城市規劃方法;遵循“挖掘資源高效利用、系統規劃有序配置、多能融合協同供應”理念,開展真正意義上的能源規劃,更好地統籌各能源專項規劃,優先發展多能源微網等新模式,並行釋放節能、環保、經濟綜合效應,推動能源體系的根本性升級。

  三、建立與生態城市規劃方法相適應的支撐機制。在生態城市規劃方法落地的起步階段,在政府層面組建協調機構,建立城市規劃、能源、環境、建設、交通等各專業部門間的協同工作機制,打通各生態要素間的互動優化流程,推動該規劃方法的有效落地;儘快升級現行城市規劃相關法律、規範及標準,形成生態城市規劃方法運作的長效機制,建立與之相配套的能源規劃、環境規劃的法理地位,為生態城市的高品質發展提供根本保障。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