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19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嬗變:從科技人的創新到萬眾創新

  • 發佈時間:2015-03-09 03:31:52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2014年,廣州科技和資訊化局圍繞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全力抓好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推進科技與産業、平臺、金融、智慧財産權、人才、民生和國際合作相結合,取得了實效。通過盤點,發現這一年,廣州科技和資訊化工作也是蠻拼的。

  從排名看變化

  福布斯2014年中國大陸最具創新力的25個城市,廣州排名第9位,排名較2013年上升10位。

  《自然》期刊中國十大科技領先城市排名第9。

  中國城市競爭力研究會中國城市科技競爭力排行榜排名第4。

  第四屆中國城市資訊化50強排名第2,較第三屆排名上升3位。

  8家企業上榜中國最佳創新50強,數量居全國城市第2。

  從數據看成效

  獲國家科技獎勵15項、省科技獎勵185項,分別佔全省獲獎數的51.72%和70.61%。

  2014年,經認定高新技術企業達到1662家(含公示數),較上年增加98家;新增省創新型企業27家、創新型試點企業9家、市創新型企業20家、科技小巨人企業98家。目前全市共有國家級創新型企業8家、國家創新型試點企業6家,省級創新型企業80家、省創新型試點企業28家,市級創新型企業140家,市創新型試點企業102家,市科技小巨人企業198家。

  2014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實現高新技術産品産值8001.36億元,同比增長9.1%,增速比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産值高1.2個百分點。

  2014年,全市受理髮明專利申請14589件,發明專利授權4590件,分別增長20.0%和13.2%。

  2013年企業研發費稅前加計扣除抵扣應納稅額43.55億元,同比增長20.57%。

  陽春三月,草長鶯飛。兩會期間,記者就廣州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等熱門話題,採訪了廣州市科技創新委負責人。

  “2014年是廣州科技的改革年。這場改革從簡政放權入手,以激發社會創新活力為導向,某種意義上就是要革自己的命,是鳳凰涅槃。”市科技創新委負責人如是説。順著改革這個關鍵詞,讓記者帶著大家一同探尋這場科技變革的脈絡。

  隱痛:科技資源重載下的“短板”

  廣州素有“千年商都”之稱,作為國家中心城市之一,經濟總量居全國第三。作為華南經濟、文化、科教中心,集聚了廣東全省70%以上的科研院所、大學等科技資源。但科技創新卻赫然在廣州三大短板之列。

  廣東省委書記胡春華同志在廣州調研時曾指出,大多數科技資源在廣州,但許多創新活動不在廣州;創新成果出在廣州,但許多成果轉化和應用不在廣州。省委書記之問,對廣州科技管理部門來説,既是隱痛,也是使命、責任和動力。

  把脈:探尋激活廣州科技創新活力的“穴位”

  事實上,廣州市委、市政府針對廣州科技創新的問題已經展開了一系列的部署,市委常委會、市政府常務會議多次專題聽取科技工作彙報,研究解決問題之策。任學鋒書記指示要打造科技創新的政策洼地,推動實現千年商都與科技創新的兩翼齊飛。陳建華市長要求將科技創新作為全市産業轉型升級的核心戰略。

  作為市政府主管科技工作的領導,王東副市長牽頭已鋪開了系列工作,廣開門路,主持召開科研院所、企業、高校參加的科技創新工作座談會,廣泛聽取意見建議;帶隊赴北京、天津、蘇州、南京、武漢、成都、重慶、西安等先進城市開展科技創新專題調研。經過系統的分析和研究,搜尋廣州科技創新工作的癥結所在,厘清科技創新的工作思路,制定了系列戰略戰術,已在全力推進。

  出招:對症下藥,激活廣州創新的春水

  聚力。抓好《廣州市科技創新促進條例》落實,結合各區、市直各有關單位職能,分解任務,督促配套措施落地。組建校地協同創新聯盟,集聚創新力量,協同解決健康醫療、戰略性産業等重大關鍵技術;加大財政科技投入,研究制訂全市財政科技經費倍增計劃實施方案,到2017年,全市財政科技經費投入實現倍增。

  激活。圍繞激發企業成為科技創新和研發投入的主體,出臺《廣州市企業研發經費投入後補助實施方案》,通過普惠制方式推動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圍繞鼓勵全民創新創業,出臺《關於促進科技企業孵化器發展的實施意見》和《廣州市科技企業孵化器倍增計劃實施方案》。

  陽光簡政。按照“頂層設計、流程再造、分權制衡、功能優化、權責統一、公開透明”的思路,對科技項目管理進行重構和流程再造:優化科技計劃體系,將原來的24個專項調整為5個板塊共11個專項;通過“以案治本”,改變業務處室“一竿到底”的科技項目管理狀況,形成相互監督、相互制約的管理機制;完善專家庫管理制度,加強專家入庫審核,提高專家品質,充分尊重和依靠專家,將專家評審分數作為項目立項的主要依據,實行量化評分制,從高到低排列分數,根據事先規定的立項數目確定入圍的企業,最大限度減少自由裁量權;在全國率先對項目申報指南、項目受理資訊、形式審查結果、評審專家名單、評審結果、立項情況、中期檢查結果、驗收結果等各環節,實行全流程公開公示;實行廉潔審核制度;建立科技計劃項目管理資訊平臺,實現科技項目全過程的資訊化管理,自動記錄、留痕,可查詢、可追溯,強化了管理責任追究機制;推動科技信用管理制度建設。該項改革獲得全國政協副主席、科技部部長萬鋼同志肯定。

  蝶變:廣州科技新政的階段成果

  科技創新需要時間孕育,但華麗的蝶變已經初現。2014年,福布斯2014年中國大陸最具創新力的25個城市,廣州排名較2013年上升10位,《自然》期刊中國十大科技領先城市排名第9,中國城市競爭力研究會中國城市科技競爭力排行榜排名第4,榮獲第四屆中國城市資訊化50強第二名,天河二號超級電腦連續四次蟬聯世界500強第一名。但更為引人關注的是,8家企業上榜中國最佳創新50強,數量居全國城市第二位,這些今天尚不太起眼的企業,假以時日將成為廣州創新的中堅力量。

  臨近採訪結束,記者拋出最後一個問題,廣州科技創新的下一步思路時,市科技創新委負責人表示:剛剛結束的全省科技創新大會,胡春華書記指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是關係廣東長遠發展的關鍵一仗,是我們必須打贏的關鍵一仗。這也是廣州必須贏得的一仗,下一步我們將在市委、市政府的部署下,以營造優質、富有活力的創新生態為目標,以激活全社會創新活力為核心,加大政策引導,打造政策高地,努力造就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環境。特別是針對科技成果轉化問題,要通過建設智慧財産權交易中心、出臺科技成果轉化辦法、設立科技成果轉化引導基金、推進協同創新等措施,將科研成果優勢轉化為産業創新優勢。

  如此看來,廣州科技創新的春天正大踏步走來。

  廣州市科技計劃項目管理改革前後對照表

  序號關鍵詞/管理環節改革前改革後的變化1指南編制公開程度不夠面向全社會:公開徵集指南需求+徵詢指南修改意見2項目申報部分網上申報全面實行網上申報+資訊公開3立項評審專家會議評審“1.形式審查。我委委託科技服務機構就項目申報材料完整性、申報單位資格、申報限制等進行審查2.專家網路評審。定量評分+定性評價3.專家論證+預算評審。擬資助或補助財政經費大於等於100萬元的項目,在提交委務會議審議前,除需進行專家網路評審外,還需組織進行專家論證和預算評審4.資訊公開:專家名單、各立項評審環節結果公開”4行政決策“1.支援經費在20萬元(含)以下的項目由局長工作會審定;2.支援經費在20萬元以上的項目由局務會審定。”“1.項目責任處室審核。嚴格按專家網路評審的量化評分從高到低遴選擬立項項目2.委務會議審議”5入庫公示無“新增加。1.擬入庫項目公示。自2013年起,經我委委務會審議決定擬入庫項目,需在我委門戶網上予以公示。2.異議處理。在公示期內對擬入庫項目有異議的申報單位/申報人可提出書面復核申請,由我委組織復核,並將復核結果書面告知申請人及項目申報單位。”6經費下達聯合下達項目經費(我委+市財局)“新增加行賄犯罪檔案查詢環節。行賄犯罪檔案查詢+聯合下達項目經費(我委+市財局)”7經費撥付一次性撥付“新增加分期撥付方式。一次性撥付+分期撥付採取分期撥付的,在《廣州市科技計劃項目合同書》簽訂生效後下撥付首筆財政資助經費,額度為項目財政資助經費的60%;中期檢查合格者撥付第二筆資助經費,額度為項目財政資助經費的40%。”8經費資助方式無償資助、貸款貼息“新增加後補助方式。前期資助+後補助後補助指項目承擔單位先行投入資金,取得相應成果或服務績效,按規定程式通過驗收後,給予相應補助的財政資助方式,旨在充分發揮財政科技資金的引導作用和使用績效。在我局近期公開發佈的《指南》中,對專項的經費資助方式和經費撥付方式均予以明確。”9項目驗收驗收方式:會議評審驗收、函審驗收、材料審核驗收“我委委託科技服務機構開展項目驗收+項目承擔單位自行組織驗收。驗收時,需進行成果登記和提交科技報告。1.時限要求。在項目合同執行期滿後6個月內完成驗收。無正當理由在此期限內未能驗收的,我委予以通報並限期整改,整改期為6個月。2.實施終止。整改後仍未通過驗收的終止合同,收回尚未使用和使用不符合規定的財政經費,我委對項目承擔單位實施懲戒措施。3.資訊公開公示。項目驗收或終止結果,在我委門戶網站公開或公示。”10行政監察出現問題,監察部門對問題項目實施行政監察派駐委監察部門對項目管理全流程實施行政監察11懲戒措施無“新增加。對無正當理由不按合同實施項目等情況,我委實施合同終止。因項目承擔單位、項目參與單位人為因素造成合同終止的,我委將降低其信用等級,取消其3年申報市科技計劃項目資格。”12寬容失敗無“新增加。對探索性強、風險高的項目,因關鍵技術、市場前景發生重大變化或其他不可抗拒的原因造成項目無法完成,且原始記錄證明承擔項目單位和項目負責人已經履行了勤勉責任義務,經我委組織專家對項目承擔單位評價確認其已履行勤勉責任義務後予以終止的,不影響該項目承擔單位或個人繼續申報和承擔科技項目的信用。”13績效評價對已通過驗收結題的項目實行績效跟蹤調查。績效跟蹤調查期限一般為3年。市科技計劃和項目實行績效評價制,委託第三方機構獨立開展。績效評價結果作為科技計劃專項設置和項目立項的參考依據。項目績效評價結果,在我委門戶網站公開。14信用管理無“新增加。1.信用記錄。對項目實施過程中相關機構、承擔單位和項目主要負責人,以及諮詢、評審專家進行信用記錄和信用等級評定,並將其綜合信用等級作為申報科技計劃項目的重要依據。2.不良信用懲戒。對在項目管理、評估、諮詢業務活動中各級科技主管部門及管理責任人、項目承擔單位、項目負責人、科技服務機構以及評審專家等責任主體,出現信用不良記錄,依照信用管理辦法承擔相應責任。”15綜合管理資訊系統無“新增加。1.主要功能。科技計劃管理網上“一站式”服務平臺,實現科技計劃項目申報、評審、立項、經費下達、變更、中期檢查、驗收、績效評價等全流程資訊化管理。2.痕跡管理。項目管理每一環節任何處理行為均自動留存,實現“痕跡”管理,做到可查詢、可追溯,責任到人。3.對外開放。與國家、省科技管理系統對接,並向相關部門開放,相關部門可實時對科技管理工作進行監督。”16科技計劃體系設置24個專項按照促進“科技與産業、平臺、金融、人才、智慧財産權、民生、國際合作相結合”的原則,對科技計劃體系的設置進行調整,從原來24個專項調整為“促進科技成果轉化、企業創新能力提升、源頭創新、創新環境建設”4個板塊,10個專項。

  ■從關鍵詞看廣州科技創新這一年

  ■創新生態

  先後出臺《廣州市企業研發經費投入後補助實施方案》《關於促進科技企業孵化器發展的實施意見》等10份政策文件,正在擬定或即將出臺的政策文件10多份,營造激勵創新創業的政策環境。2014年,著力抓好《廣州市科技創新促進條例》落實,結合各區、市直各有關單位職能,分解任務,督促配套措施落地。圍繞調整市科技獎勵結構,加大獎勵力度,修訂《廣州市科學技術獎勵辦法》及其實施細則。

  ■科技改革

  通過科技計劃改革,簡政放權,實現政府科技經費使用的“陽光化”,提高財政經費績效。

  出臺《廣州市科技計劃項目管理辦法(試行)》,按照“頂層設計、流程再造、分權制衡、功能優化、權責統一、公開透明”的思路,對科技項目管理進行重構和流程再造。充分尊重和依靠專家,將專家評審分數作為項目立項的主要依據,實行量化評分制,從高到低排列分數,根據事先規定的立項數目確定入圍的企業,最大限度減少自由裁量權;在全國率先對項目申報指南、項目受理資訊、形式審查結果、評審專家名單、評審結果、立項情況、中期檢查結果、驗收結果等各環節,實行全流程公開公示。2015年科技計劃項目有效申報數3425個,比2014年增加了29%,通過形式審查進入網評項目3041項。評審共抽取專家2396人次,有1327名專家參與了評審,佔入庫專家總數的32.45%。

  ■科技企業孵化器

  出臺《關於促進科技企業孵化器發展的實施意見》和《廣州市科技企業孵化器倍增計劃實施方案》等政策,全力構建以企業服務和孵化為核心的全鏈條孵化體系,根據項目和企業成長規律,提供與之相適應的孵化服務。

  2014年,全市科技企業孵化器新增登記備案20家,總數達85家;孵化面積達500萬平方米,新增約100萬平方米;新增入駐企業786家,在孵企業達5344家,提供就業崗位5.6萬個。

  ■協同創新

  充分發揮廣州校地協同創新聯盟的平臺作用,加強重大科技成果凝練和需求對接,積極探索各種協同創新合作模式,徵集項目近300個,覆蓋汽車、新材料、新能源等多個産業領域;在健康醫療、工業機器人、生物3D列印等重點行業領域組建(在建)11個協同創新聯盟(中心)。

  大力推進廣州市健康醫療協同創新重大專項,從2014年起,市財政連續5年每年投入1億元支援健康醫療領域協同創新和成果轉化;首期4個項目已啟動實施並取得階段性成果,二期項目已完成項目徵集、評估、公示及入庫。

  ■重大創新平臺

  天河二號超級電腦連續四次蟬聯世界500強第一名。國家超級計算廣州中心應用效果良好,累計為250多家用戶提供典型應用服務,與華大基因、浪潮集團等8家戰略合作夥伴簽署合作協議。

  與中科院、烏克蘭國家科學院、英國伯明翰大學等一批國內外大院大所和著名高校合作,共建中烏巴頓焊接研究院、中科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軍事醫學科學院華南幹細胞與再生醫學研究中心、北京大學華南産業創新研究院等一批重大創新平臺。

  全市共有國家級工程中心18家、國家企業技術中心22家、國家重點實驗室17家、國家工程實驗室11家和國家級質檢中心10家。

  ■科技成果轉化

  獲省政府批復同意籌建廣州智慧財産權交易中心。探索建立以市場機制為導向的科技成果轉化制度,加快發展科技仲介服務機構。

  2014年,全市科技成果登記312項,其中應用技術300項,佔登記總量的96%;其中220項成果實現産業化應用,産業化應用率達71%。受理科技成果鑒定申請72項,達到國際領先水準的2項、國際先進水準的22項、國內領先水準的39項、國內先進水準的7項,合計佔總數的97%。認定登記技術合同7902份,成交額246.86億元。

   ■科技金融

  廣州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出資1.8億元成立4隻子基金,建立超15億規模的創業投資資金落戶廣州。重點引導社會資本投入初創期、成長期的科技企業,引導基金合作子基金完成投資30家,投資金額9197萬,帶動社會創業投資50.74億元。

  目前,已成立中國銀行番禺天安科技支行、招商銀行廣州開發區科技支行和平安銀行科學城科技支行。全市各科技支行為近300家企業提供銀行授信80億元,實際貸款31.19億元。2014年啟動股改及意向在新三板掛牌的科技企業超過150家,完成股改企業24家,已有15家科技企業成功在新三板掛牌。

  ■資訊惠民

  成功獲批為首批“寬頻中國”示範城市。協調運營商加快4G基站建設,建成4G基站1.8萬座。通過政府購買服務,在公交站場候乘、醫院候診和博物館、紀念館等44個區域新增無線城市免費接入點347個。重點推進同德圍地區手機信號覆蓋,會同同德圍咨監委協調街道辦、村委和運營商開展基站建設,改善了部分區域的手機信號覆蓋。開展光纖到戶試點示範工作,選定12個光纖到戶試點示範小區。

  廣州市政府資訊共用平臺接入單位73家,建立資訊資源主題1289個,同比增長30.07%,匯集超過14.16億條政府部門數據,日均交換數據137萬條。自然人基本資訊庫涵蓋1811萬人基本資訊,法人基本資訊庫涵蓋130萬家企事業單位和個體戶基本資訊。市政府門戶網站新增政府重點工作落實、規範行政權力公開運作等欄目,獲得全國政府透明度領先獎,在全國省會及計劃單列市政府門戶網站績效和國際化程度兩項評比中位列第二。

  社保(市民)卡制發卡總量達1025萬張,基本實現全市參保人員、公醫人員和戶籍老年人全覆蓋,整合社保、金融、交通功能,基本完成16個業務部門應用對接準備。 “廣州通”手機應用公測版已在蘋果市場和10多家安卓市場上線,接入發票查驗、違章查詢等6項政府服務和預約掛號、客運購票等16項市場化便民服務。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