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一線工人代表的創新夢

  • 發佈時間:2015-03-07 03:31:25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兩會聲音

  在我國大力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時期,創新不僅來自歸國留學人員和高學歷的科技人員,而是人人都可參與的智慧行動。兩位來自基層一線的技術工人代表,向記者講述了他們眼中的創新夢。

  “每個人都可以創新,隨時隨地不管什麼崗位都可以創新。”35歲的鄒兵代表工作在山東省臨沂市供電公司行銷部計量室,在裝表接電、電能計量一線一幹就是十餘年。他親手安裝過6000多只電能表,處理過7000多次故障。

  2010年,電能表進入了集抄時代,鄒兵與同事加班6個多月,在工作區率先實現了100%全覆蓋。儘管設備實現了全覆蓋,但數據採整合功率平均只有88.6%。為了找到原因,他對800多個監測點逐一分析檢查,發現了城市高樓和地下室是數據採集的“死角”。他的對策是加裝一個室內信號放大器和一個外置天線,把室內天線加數據線引至室外。“兩線一放大”的發明,使採整合功率一下子提高到96%。

  “大家把創新看得比較神秘。”鄒兵認為,不管是把成本由高變低,把工藝由繁變簡,都是創新,“哪怕把一個衣服扣子改變了方向,把一個眼鏡框變小都是創新,而且是人人參與的創新。”

  “寬容失敗的態度很重要。”王欽峰代表,山東豪邁集團工人,22歲參與設計研發成功國內首臺輪胎模專用電火花機床,改寫了國內輪胎模具手工加工歷史;23歲試驗電火花防弧電路,破解了國內電火花機床燒結難題。

  1999年,王欽峰所在民營企業從過去的機械加工,轉向國內完全空白的輪胎模具機械。企業邊研製、邊接單,但品質不過關,被客戶要求對退貨。眼看100多萬資産的企業已經負債90多萬,老闆急了,安排當時22歲“看過點書”的王欽峰組織小組技術攻關。

  “公司同事都説你別幹了,別實驗了;有人給公司老闆説,他就是個初中生,研究不出來東西,你別難為他了。可就在這樣的情況下,企業老總跟我説,試驗,創新,失敗不可怕,但成功帶來的價值是不可估量的。你繼續實驗,公司不會追究什麼責任的。”最終,一次偶然機會,王欽峰開竅了,終於解決了産品問題。當年,公司獎勵給他一台筆記型電腦,“那是1999年,一台筆記型電腦對於來自農村初中畢業的我是很大鼓勵。從此,我就不斷地琢磨創新。”

  王欽峰説:“對於創新者來説,失敗後的負罪感和受人指責的打擊很大。所以説,失敗後的理解、支援、幫助非常重要。”(科技日報北京3月6日電)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