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9月17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創業不要盲目追求新奇

  • 發佈時間:2015-03-06 07:31:11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周涵維

  在基層採訪時,筆者接觸到很多創業的大學生村官,傾聽了他們的創業故事,有成功的,也有失敗的,而在與他們的交流中我發現,項目選擇的合適與否,幾乎是決定成敗的關鍵。講一個小故事。

  趙陳雲,1983年出生的小夥子,山西省陽城縣駕嶺鄉大學生村官,他充滿了年輕人的雄心,要做別人沒有做過的事。他幹勁十足,先後在3個村當村官,創業4次,但卻屢戰屢敗。

  第一次創業,他選擇種紅豆杉。自己花2000多元到河南省購買樹苗,在村裏栽下一畝多紅豆杉,但到冬天,樹苗全部凍死了,創業失敗。接著他又突發“奇想”,很快選定黃粉蟲養殖。他8次跑到山東學習,把自己攢的3000元錢和借來的5000元錢都用上,拉回了250公斤種蟲,在村裏廢棄的一所破房子裏又開始創業。然而一場大雨衝壞了出入村裏的惟一道路,蟲子吃的麥麩拉不進來,長成的蟲子拉不出去,趙陳雲只能眼睜睜看著黃粉蟲死去,第二次創業又失敗了。後來,他又從電視上看到一個農村手藝比賽的報道,於是他把民間一種叫“圪鏈鑽蛹”的小吃,寫成文字材料給電視臺寄去,不料他的設計獲了獎,還得到2萬元獎金。這個一時興起想起的“新鮮”創業點子讓他成了“創業名人”,但實際卻並沒有市場,創業再度失敗。

  最後,趙陳雲終於不再盲目追求“新奇”,而是從實際出發。陽城縣從上個世紀80年代末就有農民種蘑菇,但到2009年最頭疼的是賣不出好價錢。趙陳雲找農民了解情況,轉了好幾個鄉鎮,既學習了農民經驗,也找到了這個産業發展的癥結。他花半個月到安徽學習技術,從村裏承包了兩個塑膠大棚,開始了食用菌種植。他聯合10戶農民成立了康鑫農業專業合作社,還聯合了20名大學生村官。如今合作社已經發展到近20個塑膠大棚,一年收入達到240多萬元。

  我想,很多大學生村官在創業之初也和趙陳雲一樣,過於理想化,一拍腦袋就下決定,樂觀盲目地“求新求奇”,沒有深入分析研究鄉情村情,忽視地方區位潛能的挖掘,僅憑自己的興趣和希望,這勢必導致創業的失敗。

  求新求奇並沒有錯,創業本身需要創新,發現新商機,“不賺最後一個銅板”。但是,大學生村官在進行創業項目選擇時應該認真結合本村本鄉的特色,深度挖掘文化風俗、人力資源、自然資源等方面的空白點,在立足本地資源、市場需求的基礎上,再求“新”求“奇”。另外,各地為了優化産業結構,對於利於本地産業結構調整的創業也會加強引導和支援,立足本地實際,讓創業項目和當地産業結構調整方向相吻合,和農民致富相結合,能讓創業獲得更多的政策、資金、市場支援,創業之路才會越走越寬。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