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加快農業經營體制機制創新

  • 發佈時間:2015-03-06 07:30:51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阮蓓

  創新農村經營體制機制,推進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是新一輪農村改革的內在要求。“在這個過程中,一要完善政策,二要強化主體。”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農業廳廳長任永昌認為,一方面完善土地流轉機制,鼓勵農民以各種形式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集中,支援農戶自營或委託經營來參與現代農業建設;另一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從財政、金融、用地、稅收等各方面為其發展提供更好的外部環境。“比如擴大農業保險範圍、支援符合條件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承擔涉農項目、鼓勵各地整合涉農資金優先流向規模經營主體、有條件的地方可對流轉土地給予獎補、優先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供融資擔保等,進一步放活土地經營權。”

  2014年,由農業廳牽頭的多項四川省農村改革事項全面完成,《關於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專項改革方案》、《四川省農村集體資産股份制改革專項方案》、《關於進一步引導農村土地經營權規範有序流轉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的意見》等一系列高含金量的文件紛紛出臺,160個縣開展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在全國率先試行農村土地流轉收益保證貸款,43790個村完成集體資産清理,12個縣啟動了政府購買農業社會化服務試點。從2015年起,市縣在年度建設用地指標中留出一定比例,用於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建設配套輔助設施,並按規定減免稅費,年內完成75%以上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同時完善工商企業流轉農戶承包地準入監管辦法。到2020年,土地流轉面積將達到全省耕地面積的1/3,適度規模經營面積佔流轉面積的50%以上。

  “所謂適度規模,有兩個衡量指標,一是經營面積相當於當地戶均承包地面積的10~15倍;二是實行規模經營後的收入相當於從事二三産業的收入。”任永昌説,就四川而言,適度規模的標準就是每個農戶經營面積大約在100畝左右,“土地流轉是重要方式,但不是唯一方式。既要引導經營權向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種養大戶、農業企業流轉,也要支援農戶通過土地股份合作、土地託管、訂單農業等方式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各類經營主體在農業的不同領域、不同環節各有優勢,要多元化、融合式地發展。”

  四川同全國一樣,進入以中高速、優結構、新動力、多挑戰為特徵的經濟新常態。農業部門如何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推進現代農業發展?任永昌認為,當前四川農業最緊迫的任務是轉方式、調結構。“這是老話題,也是新課題,四川農業資源豐富,農業總量大,有建設農業強省的基礎。”任永昌説,同時,在設備裝備建設、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農産品精深加工、農業品牌打造上潛力巨大,“今年將全面開展永久基本農田劃定工作,繼續實施糧食生産能力提升工程,加快建設糧食生産功能區和示範區,抓好現代農業示範區、重點縣和基地建設,對培育優勢産業帶、集中發展區和推進農産品精深加工轉型升級都予以支援。到2020年全省糧食適度規模經營要達到1000萬畝以上,種養大戶、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和農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實現年均增長20%左右,進一步拓寬渠道帶動農民增收。”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