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代表熱議生態保護:需在“依法”上下足功夫

  • 發佈時間:2015-03-04 21:19: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國經濟網北京3月4日訊(記者 羅霄 姚進)如果對一項在草原上濫挖藥材等破壞生態的行為僅僅處罰50元,那又怎麼可能杜絕掉此類行為,又談何保護好生態呢?

  這是來自有著重要生態地位的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的全國人大代表、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旗長索曙輝提出的警示。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是一個典型的農業大旗,耕地面積居全國旗縣前列,同時也是個國家級貧困縣和較少民族。儘管如此,這個少數民族依然極為重視生態的建設。

  而呼倫貝爾市的另外兩位較少數民族旗長,卻面臨著更為嚴峻的生態保護的挑戰。他們一個來自以牧民為主的草原,一個來自以獵民為主的林區。

  “我明天下午討論《政府工作報告》發言的內容主要是,建議優先在國貧縣與邊疆少數民族地區建立生態補償機制。”全國人大代表、鄂倫春自治旗旗長何勝寶向中國經濟網記者表示,目前這項政策已經在海南等地區試點,但還沒有把呼倫貝爾市納入試點。

  生態補償機制主要針對區域性生態保護和環境污染防治領域,是一項具有經濟激勵作用、與“污染者付費”原則並存、基於“受益者付費和破壞者付費”原則的環境經濟政策。“就應該是誰破壞誰繳納,誰保護補償給誰。”何勝寶代表説。

  這一切的前提便是依法進行。“而現存的問題在於多項法律條款交織在一起互相碰撞,其中的利益錯綜複雜。”三位代表對此均有所感觸。

  比如,《森林法》裏的林權問題。何勝寶代表認為,在保護林地的同時要給當地居民留足傳承文化、農業生産以及城鎮發展的空間。而目前普遍存在著沒有完全尊重當地實際、立法前調研不足的現象,從而引發多種法律交織在一起“打架”的情況。“希望在實施林權法之前,國家責成相關部門結合當地的生産發展與民族文化的現實,重新對大興安嶺地區調研,進行確權,這樣會更加科學合理。”

  在來自草原的全國人大代表、鄂溫克族自治旗旗長色音圖看來,《草原法》的執法隊伍實在太弱小。“與《森林法》相比,《草原法》的執法力度遠遠不夠,也不像《森林法》那樣有著細緻全面的執法細則與強大的執法警察隊伍,處罰力度方面也弱很多。”

  這與當初設計時的“重林輕草、重農輕牧”的觀念不無關係。“生態並不是花錢就能買到的,問題的關鍵在於執法嚴不嚴,有沒有人來監督。”談到這些久未解決的問題時,色音圖代表的語氣中流露出迫切的心情。

  “保護生態必須以法的建設為主線,要有強大的立法、行政、司法隊伍來作為後盾。”索曙輝代表表示。

  此外,三位代表還建議,保護生態時也要重視動員和調動當地居民的積極性,避免出現“局外人”的尷尬。

  “農民有糧食補貼,牧民有獎補政策,而作為大興安嶺守護者和防火員的獵民,卻只有城鎮低保和農村低保兩個低保,其他收入來源都靠自己。”何勝寶代表介紹,鄂倫春旗有獵民1073人,人數雖然並不多,但對當地的地形比較熟悉,如果能夠給予林業職工那樣的待遇,他們自身的優勢將會得到更好地發揮,也不用改變太多的生活習性,可保留一些民族文化的特色。

  中國經濟網記者了解到,鄂倫春自治旗目前的每人平均年收入水準低於呼倫貝爾市3000元左右,而與內蒙古自治區更是相差大約5000元;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的每人平均年收入低於呼倫貝爾市15%左右。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了為什麼會出現有人砍樹、有人破壞自然生態的現象。

  “貧窮保護不了生態。只當是拿出1%的損失來保護99%的美麗。”何勝寶代表説。

  更多報道請見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