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確保樓市健康走向要根治“捂地、囤地病”
- 發佈時間:2015-03-04 21:26:00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經濟進入新常態,樓市走向依舊牽動百姓的心——2015年房價到底是漲還是跌?中國樓市何時告別暴漲暴跌實現健康合理髮展?
從參加兩會的代表委員的口中,有一個信號非常明確,那就是要確保樓市健康走向,未來房地産調控還是得多在土地上做文章,擠出政府和企業手中的閒置用地,以增加實際土地供給,真正根治好“捂地、囤地病”。
前些年房地産調控的著力點始終在需求方面。從控制家庭購房數量、限制外地人購房,到上調首付比例、提高二套房貸利率等,都是在消費者這頭加以抑制。作為一種打壓過高房價的硬措施,這麼做短期內肯定會擠出過度投資和投機需求,有利於房價降溫。但是如果將限購作為唯一手段並且持續使用數年,恐怕不僅會誤傷部分合理的購房需求,也不利於房地産整體健康發展。
與少數購房者的過度投資、投機相比,一些地方政府和房企“捂地”甚至故意推高地價,才是真正該治的“病”。
統計顯示,過去8年間供應的住房用地,按平均容積率1.5計算,可滿足2.82億人的住房需要,能建住房面積約84.36億平方米,但是同時期入市的商品房面積遠低於此。而土地的稀缺和對未來房價的預期,導致房地産企業“見地就拿,拿了就囤”。許多房地産企業的土地儲備足夠未來5年甚至7至8年以上開發。儘管按照規定閒置3年以上要收回,但是在實際操作中,很少聽聞有政府向企業動真格的。
該開發的不開發,建房的沒建房,最終導致供求關係不平衡,房價自然很難走向合理軌道。
堅持盤活存量,強化土地供後監管,加大閒置土地處置力度,是正在參加兩會的不少代表委員的建議,也是調控房價的關鍵所在。2014年國家土地督察機構已經清理出批而未供土地1300萬畝、閒置土地100萬畝,不妨從這入手,該查的查,該罰的罰,該建的建。真正將這些閒置土地用到實處,樓市才可能避免再次上演“瘋狂的房價”。(記者姜琳、于文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