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0月1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券商首席經濟學家群體解密

  • 發佈時間:2015-03-04 10:31:34  來源:金陵晚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他們是資本市場的意見領袖,一言一行往往能造成市場波動,甚至影響到政府決策;他們是社交平台中的大V,散戶、機構投資者對其關注有加;他們的去嚮往往引起媒體的追逐,是資本市場機構眼中的“老鮮肉”……

  這個群體,就是券商首席經濟學家。

  □金證券記者 江芬芬

  頭牌代言人

  “首席經濟學家這個頭銜早已有之,但進入到券商行業,還得從李迅雷説起。”現居深圳的某資深券商人士于明(化名)對《金證券》記者介紹。

  作為元老級人物,李迅雷早在1989年就開始從事國內證券市場研究。據悉,2009年李迅雷卸任國泰君安證券研究所所長,但擔任起國泰君安的首席經濟學家及總經濟師。按照官方説法,成為首席經濟學家,意味著李迅雷從管理職務轉向研究工作,同時領銜國泰君安宏觀研究及協調公司內多個部門研究工作。

  自此,聘請首席經濟學家之風在券商逐漸興起,以致現在哪家不安排這麼個職務,都算不上是大中型券商。

  不過隨著時間推移,首席經濟學家的作用正悄然發生變化。于明直言,如果你以為首席經濟學家的主要作用,是把自己的研究成果提供給所聘券商使用,並且領導投研團隊,那就大錯特錯了。“現在大多時候就是個‘代言人’,主要任務是幫助券商做形象宣傳。”

  “首席經濟學家出身不同、研究領域各異,但他們有個共同特徵,就是知名度高。”于明進一步對《金證券》記者解釋,首席經濟學家經常活躍在各類經濟金融論壇上,通過媒體把自己的經濟金融觀點和對市場走勢的分析判斷傳播給市場和社會。不誇張地説,首席經濟學家就是各家券商的“頭牌”,擔負著公司的品牌形象宣傳。

  這也不難理解,雖然仍有不少券商首席經濟學家是從研究所所長一職擢升而來,或者在券商內部摸爬打滾多年,但盤點目前券商現任首席經濟學家,大多數為“空降兵”,且來頭不小。比如,民生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邱曉華,2006年曾出任國家統計局局長。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11月高層經濟形勢座談會,聽取專家學者和企業負責人的意見建議。兩家券商的首席經濟學家也受邀之列,分別是瑞穗證券亞洲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海通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

  划算的買賣

  “有肯定比沒有好,如果能聘請到一位有號召力的首席經濟學家,券商絕對是在做一筆划算買賣。”于明稱。

  目前,券商首席經濟學家分為兩類:券商元老和外部“空降兵”。知情人士對《金證券》記者透露,如果是元老級人物,一般除了首席經濟學家的頭銜,還會身兼副總裁等其他職位,他們本身薪酬不菲,擔任首席經濟學家更多是“添彩”,薪酬不會額外大漲。至於“空降”來的大將,他們大多社會事務繁忙、頭銜眾多,“一個月能見他們一面就不錯了,券商開的薪酬不會低,但也高不到哪去”。

  券商得到的實惠卻是顯而易見。以安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高善文為例,坊間傳聞,當年安信證券以三年1000萬的高薪招攬高善文,老東家光大證券原本正勁的風頭,因高善文團隊的出走戛然而止。此後安信證券扶搖直上,不僅在高跳槽的當年躋身“本土最佳研究團隊”第9名,還刷新了公司成立以來的基金分倉記錄。目前,高善文仍是安信投研品質的定海神針,也給公司帶來基金分倉等真金白銀的穩定進賬。此外,“魯政委博士兼任華福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的新聞稿近期在網上流傳。1月29日,華福證券聘任魯政委博士為首席經濟學家儀式在福州隆重舉行。公開資料顯示,魯政委現任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擅長研究宏觀經濟、貨幣政策、銀行業改革與發展、中國金融市場發展等領域。作為一家名不見經傳的券商,華福證券表示,魯政委博士兼任華福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是公司全面提升核心競爭力的又一重大舉措,將助力實現新的跨越發展。

  歲末年初,各家券商更是開打首席經濟學家爭奪戰。市場此前陸續傳出各種消息,比如海通證券副總裁、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將轉投中山證券;美銀美林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陸挺將執掌華泰研究部等。

  多餘的“花瓶”?

  也有投資者顯得不屑,“股市並不需要經濟學家,你懂點基本的經濟常識就行了,券商設立首席經濟學家,實屬多餘。”

  《金證券》記者了解到,不同的券商裏,首席經濟學家跟投研體系的捆綁鬆緊有別。某大型券商首席策略分析師對《金證券》記者直言,“不了解公司的首席經濟學家,那是上層的事。他們大多從宏觀經濟角度出發,我也不會太關注他們的言論、觀點。但二級市場大盤、板塊、公司走勢和宏觀經濟並不是強關聯關係,所以不會對我們團隊的投資策略造成影響。”

  于明則表示,如果首席經濟學家對券商投研介入比較多,又有一定的江湖地位,那麼分析師多半會跟隨這位首席經濟學家的論調,反之雙方會“各説各話”。至今還讓人咂味的是,在某次中期策略報告會上,一券商的首席經濟學家大談“6月份買股、年底可買房”,隨後上臺的策略分析師卻稱,“A股不便宜,大盤也沒見底”,這讓台下的投資者面面相覷。

  首席經濟學家製造“事故”的情況還有不少。在去年11月26日國泰君安2015年券商投資策略會上,其首席經濟學家 “賣房買股”的建議一度引發市場爭議,惹得數天后證監會新聞發言人鄧舸隔空喊話,“不要被市場上賣房炒股、借錢炒股言論所誤導”。

  至於英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大霄,則一直被網友戲稱為“反向指標”。他接受《金證券》記者採訪時表示,“我不是水準最高的券商首席經濟學家,但我肯定是最有責任的分析員。在大眾狂熱的時候提示風險,在大眾悲觀、絕望的時候給予希望和鼓勵,而不是相反。但也正是忠言逆耳,屢屢招致譏笑、不屑。”

  李大霄認為,所有的判斷均需留待時間檢驗,“市場證明,我在6124點判斷為A股長期估值頂部以及後來的‘鑽石底’,都是正確的。”

  或許因為首席經濟學家這個職業也有風險,昔日的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哈繼銘、摩根大通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龔方雄、高盛首席經濟學家胡祖六、摩根斯坦利首席經濟學家王慶紛紛離職轉做投行業務。用業界的話説,他們“去純粹賺錢了”。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