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4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外資再出發 法治紅利先行

  • 發佈時間:2015-03-03 21:30:44  來源:國際商報  作者:吳力  責任編輯:羅伯特

  “相比十年前,我知道的外企多了50%都不止。”萬順昌集團有限公司財務總監嚴叢驪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採訪時如此表示,在他看來,中國成為全球第一引資大國雖然有統計上的偶然性,但也有實實在在的依據。

  其實,這樣的情況在全國都具有普遍性。據商務部外資司提供的統計數據,2014年新設外商投資企業數量累計達到23778家,比上一年增長4.4%(不包括銀行、保險、證券領域吸收外商投資數據)。並且,據2013年商務部提供的數據,當時世界500強公司中已有約490家在中國投資,跨國公司在華設立的研發中心、地區總部等功能性機構已經達到1600家。“商機,在中國能掙到錢。”嚴叢驪表示,外資企業看重中國的根本原因還在於巨大的商機,一是人口眾多,發展迅速,市場潛力巨大;二是中國投資領域多,勞動力素質高,成本相對便宜,加上資源、土地等生産要素價格有較大的比較優勢。

  不過,在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之後,美國等發達國家調整經濟結構、推動製造業“回流”;中國勞動力成本上升,也導致部分外資企業向東南亞、非洲等地轉移。隨著中國經濟加速轉型升級,法治化營商環境的打造等,也引發了海外某些猜疑的聲音:中國投資環境是否正在惡化?“(外資企業)有撤資的有轉移的,但更多還在追加投資。”嚴叢驪表示,外遷較多的是勞動密集型産業,主要是改革開放後第一批進入中國的企業,而製造業中的機械電子等領域,不僅沒有外遷,而且具有長遠投資眼光的外資企業還在增加投資。

  另一家外資企業的負責人表示,順著改革開放的大潮,外資企業大量進入中國發展,經過多年努力,很多企業逐步實現了本土化發展。同時,中國民營企業的技術和管理水準也在提高,外資企業面臨的競爭力也比以前更強。該負責人承認,在很多領域,從中國市場掙錢比改革開放之初要難得多。

  事實上,中國市場在經濟升級之後進入新的發展週期,同時也伴隨者全球價值鏈的重構和市場洗牌,外資企業在進行新一輪全球佈局時,不得不從零開始重新開闢中國這塊市場。

  近日高通認罰事件可作為典例。在接受9.75億美元的中國反壟斷最大罰單之後,高通仍然發表聲明,表示將持續增加中國的投資與投入,增強與中國半導體行業及上下游的關係。業內人士認為,高通的表態證明,中國的巨大商機仍然誘人。

  嚴叢驪表示,近年來中國營商和法治化環境在增強,但要穩住全球第一引資大國的位置,仍需在優化投資環境時進一步加強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我個人認為,依法治國就是最大的引資紅利。”

  嚴叢驪建議,在制度層面,要盡可能減少政府審批,同時加快清理各種不合時宜的文件政策,尤其是相衝突的政策以及失效的政策。“可以推出有效政策彙編文件,形成正面清單,不在其中的政策不能亂執行。”

  此外,嚴叢驪表示,企業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國家可以出臺政策,推動外資高管層本土化,這既有利於外資企業吸收人才,也有利於人才孵化,為國內企業培育人才。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