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員辦轉型之後的會計監督
- 發佈時間:2015-03-03 09:17:50 來源:中國財經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專員辦轉型之後會計監督也面臨新的形勢,無論是人力投入、資源保障還是監督對象的選擇都受到限制,如何做好新形勢下的會計監督工作是亟待解決的課題。
其實,會計監督面對的不應僅僅是微觀主體,我們更應放眼會計工作的全局,進一步明確監督目標和方向。我們建議,以更加開放的心態和服務理念,融入財政主體工作,打造和培育良好的會計環境,變運動式的檢查為常態化的監督,提升會計監督的服務屬性,提高會計監督工作的成本效益比,打造以財政監督為主導的會計監督體系,切實提高社會會計資訊的真實性水準。
其一,協調監督、管理、自律職能,打造以財政監督為主導的政府會計監督體系。
從當前政府會計監督多元化的現狀看,財政會計監督無法避免其他職能部門在會計監管領域的影響,財政會計監督雖“大而全”,但在證券領域、管理領域的專業性上與專職部門相比影響力有所不足。我們建議應當求同存異、以我為主,聯合多部門、多機構共同打造政府會計監督體系。對內與職能司局、行業自律組織協調一致並調動地方財政部門,最大範圍地取得成效。對外要拋開門戶之見,站在發展共贏的角度,共同推進會計監督工作。例如在聯合聯動檢查上可以採取開放的態度,不僅是部內開放同時對外部單位包容,監督職能和管理職能相結合以實現內外互動、左右聯合的效果,在各取所需的同時實現監督合力。
其二,提高監督層次、體現服務職能,打造會計誠信體系建設。
由於日常監督手段及會計監督制約形式的缺失,使得以往的會計監督處於一種運動式的狀態,對企業、行業難以形成持續的監管作用。我們建議:一是建立會計違法從業人員、違法法人黑名單,與資本市場準入、債務市場準入對接,將會計誠信體系納入社會徵信系統,為社會公眾提供服務的同時實現動態持續監督。二是改會計監督檢查公告為年度會計資訊真實性報告。通過會計日常監督系統以及專項檢查的數據案例進行標準格式的統計分析,發佈年度會計資訊真實性報告,作為社會參考的會計行業基礎性重要資訊。
其三,結合內控建設,梳理會計監督流程和程式,制定統一的會計監督標準化工作程式,減少行政風險。如制訂核查、調查、約談等非專項檢查類監督程式、文書,控制外聘人員的品質,建立專項檢查政策制度答疑反饋機制等。此外,註冊會計師及事務所監督也應有相應的制度程式支撐。
其四,提高監督的資訊化水準。儘快實現會計日常監督的資訊化,不斷進行檢查軟體的更新升級,引進專業的電腦人才,強化幹部資訊化運用能力的培訓,提升數據分析能力,切實提高監督的資訊化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