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給病死畜禽找個好出路

  • 發佈時間:2015-03-03 07:31:48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郭少雅

  畜禽養殖者的圈子裏有句老話,“家財萬貫,帶毛不算。”可見畜禽養殖面臨的巨大風險。據統計,中國是世界上生産和消費生豬最多的國家,即使按照生豬3%的正常死亡率,養殖基數大,散養比例高,生豬的死亡絕對數量就大。

  關鍵是,“死豬到哪去了?”因為沒有足夠的處理能力,養殖戶圖省事,只好將病死豬往河裏一扔了事。畢竟豬已經死了,再花錢搞深埋、焚燒,養殖戶還要增加成本。還有更多的病死豬流入市場,去年年底,媒體曝光的江西高安病死豬流入市場事件讓消費者得知,通過售賣病死豬肉,僅僅一家屠宰場就可以獲得兩千萬元/年的銷售收入。

  生豬得了病,最值得同情的是養殖戶,可為了減少損失而將病死豬扔進河流或賣給豬販子,任由帶有安全隱患的豬肉危害環境或被端上餐桌,處於弱勢的養殖者又成了公共環境安全和食品安全的施害者。

  簡單地“堵”不是辦法,去年年底國務院辦公廳頒布的《關於建立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機制的意見》,明確提出強化生産經營者主體責任、落實屬地管理責任、加強無害化處理體系建設。無害化處理設施設備納入農機購置補貼範圍、享受國家有關稅收優惠、無害化處理才能獲得保險理賠……讓養殖者通過病死豬的無害化處理,減少損失,讓參與無害化處理的企業在生産中嘗到甜頭,“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機制”的建立,引導著病死畜禽的管理實現了從“以堵為主”到“堵疏結合”的轉變。

  實際上,四川、江蘇等地開展的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實踐,不僅是確保餐桌安全的法治約束,更是促進當地畜牧産業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舉措。高溫生物降解、把病死畜禽轉化為生物有機肥和工業用油,各種圍繞病死畜禽處理利用的科研和市場行為,讓病死畜禽變廢為寶。給病死畜禽找到“好出路”的無害化處理,不僅盤活了畜牧産業發展的局面,更紮緊了保障“舌尖安全”和生態文明的制度機制,既是商業機遇,更是公共衛生和生態福利,可謂一舉多得,利國利民利企。

  從病死畜禽的處理機制上我們可以得到一些啟發,許多食品安全問題,不僅僅需要嚴格的監管,更需要可持續發展的運作機制。病死畜禽的無害化處理如此,農業生産的“減肥減藥”機制的建立亦是如此。用可持續的經濟效益引導産業健康有序發展,許多食品安全問題就會從源頭上得以消弭。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