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制度文化”破解“圈子文化”
- 發佈時間:2015-03-03 02:34:12 來源:瀋陽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戴先任
近日,中青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民意中國網和益派諮詢,對2018人進行的一項線上調查顯示,74.2%的受訪者表示身邊存在“山頭”、“圈子”現象,75.9%的受訪者坦言當前社會以“山頭”“圈子”為代表的附庸思維普遍存在。更有47.3%的受訪者表示正因“山頭”、“圈子”或附庸問題而苦惱,47.2%的受訪者認同,在當前社會環境下跟對人比個人努力更重要。(3月2日《中國青年報》)
2015年羊年春晚的一個相聲就叫“圈子”,諷刺那些“山頭”“圈子”現象,贏得了很多觀眾的掌聲和會心一笑。“圈子”其實無處不在,“圈子”的存在,對應著潛規則的盛行,不僅是官場,社會上也流行圈子現象。一個個圈子其實就是一個個的利益共同體,將圈子外的人排除在外,而圈子內的人則利益共用。圈子實則還是一個攻守同盟,圈子裏的人是水泊梁山的“梁山好漢”,兄弟情深,一起大碗喝酒,大塊吃肉,一起佔山為王,殺人越貨,而圈子外的人,不僅是外人,而且可能是被圈子內的人所同仇敵愾之人,所集中火力攻擊之人。
單從圈子説,也算是一種正常現象。人活在社會中,需要有親友,絕大多數人的小家庭是核心圈,然後是親人,又畫了一個圈,還有鐵哥們、閨蜜,如微信有朋友圈,QQ還有各種群,集結著各種相同興趣、愛好的朋友。回家過年,有同學聚會、戰友聚會等等,這都是一個個的圈子組成,這應該是群居社會所難以避免,人們從中尋找到存在感,在一起抱團取暖。
不管是官員,還是社會大眾,都是普通人,感情上有自己的圈子,無可厚非。但這種圈子不應該是超乎法律法規,不應該影響社會正常的秩序,不應該對外部秩序産生攻擊性,不應該以侵奪他人權益為目的。像古時官場的朋黨、鄉黨、同年等,也往往受到統治者的深惡痛絕,只因這種圈子現象在官場的存在,讓官場在這種幫派的鉤心鬥角中,變得人人自危,官場變得並不是能者上,而成了一種任人唯親的惡性生態。相互間的爭鬥,也將官場變得烏煙瘴氣,在這種圈子文化下,人人並不是想著怎麼去工作,卻是想著怎麼鬥倒對方,怎樣拉關係,走後門,圈子文化之下,腐敗墮落也由是而生。
很多因為壓力,因為思鄉等因素逃離北上廣的青年,發現家鄉更是個熟人社會,更講圈子文化。圈子文化是法治中國的絆腳石。要破解這數千年來滋生腐敗、損害國家與民眾利益、阻礙社會公平與正義的圈子文化,唯有用制度破解,只有建立健全各項制度,並輔之以嚴格執行,不管一些別有用心的人組建再“強大”的圈子以圖牟取不當利益,也不能得逞,也只有制度完善後,圈子不再能仗勢欺人,也難以通過熟人關係牟取不當得利,圈子文化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而會自動瓦解。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將回復正常,感情將不再是拿來投資,君子之交將淡如水,回歸純粹的友情與親情,圈子也真正將回歸只停靠友情與親情的港灣,而不是隨時準備出征強取豪奪、侵佔公共利益與他人利益。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