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動美術教學相容並包
- 發佈時間:2015-03-02 21:31:41 來源:國際商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互動探索式”教學以啟發性,探索性原則為基點,在教學過程中,採用靈活、生動的教學形式,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與教學民主、知識性與趣味性以及探索性相整合,重在啟迪學生的思維,調動其主觀能動性,培養其探索意識和創新能力,弘揚學生的創新理念。
啟發性原則是教育教學原則的內容之一,更是新課改下素質教育所倡導的教學方法,而“互動探索式”教學方法充分運用啟發性的教學原則,採用靈活、生動的教學形式,啟迪學生的思維,調動其主觀能動性和探索意識,使得學生在求知過程中感受成功的喜悅,促進學生的能力發展。
楊婷婷,女,河南偃師市人。2011年考入鄭州大學美術學院國畫專業,美學學士。曾獲2012年天津第五屆青年畫家大展獲優秀獎;2013年作品編入當代中國畫精品選;2013年作品《假日荷花》入展全國花鳥畫大展;2014年參加天津榮寶齋聯展。
靈活
尊重學生與教學民主相結合
早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時期,孔子就有有關教學原則的論述,闡釋了教師的作用在於引導、啟發學生的思維,而不是簡單的講解和灌輸、代替其完成思考。
美術學科與其他學科的教學相比較,一方面,美術學科具有普遍性。所有學科的教學有著相似的教學環節、目的及教學要求,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找出普遍性的問題,轉變“唯師是從”的專制型師生觀念,建立師生相互理解、合作、民主對話共同探索的師生關係。
另一方面,美術學科的特點決定教學對象的可操作性強,學生獨立訓練、動手以及獨立觀察和思考的時間多,這就需要採取靈活的教學方法,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探索,肯定學生的奇思妙想。因此,在教學中注重不能片面強調整齊劃一的教學,而要因材施教,針對不同的學生採取不同的教學方式,這樣既開發了學生思維,又發揮了學生的個性,鼓勵其探索。
因人而異培養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使其具備獨立的創新能力,是美術教學的初衷。圍繞這個目的,在美術教學中,要針對不同的情況具體對待。美術專業的生源來自於不同的地方,學生的學習時間長短、專業水準、文化素質良莠不齊,如果採用統一的教學模式,不僅影響到教學效果,而且會影響學生的個性和情緒。這就需要教師想辦法、動腦筋,全面、深入了解每個學生對象的個性特點及個性差異,在教學中因材施教由淺入深、由低到高,從個別到一般的規律循序漸進,既不影響教學效果,又不阻礙學生的個性發展。
學生的專業水準有高有低,專業水準較強的同學,就不能採用一般的教學方法,在適當的時候,要給這樣的學生“加碼”;而專業水準較低的同學,就只能按照學生的發展規律因材施教,這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能力,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因勢利導美術專業的學生個性比較強,創新慾望高。在美術教學過程中,經常碰到不好調教的學生,他們有時既不按方法也不按步驟學習。對待這類學生,不妨先找出其閃光點,分析原因,對症下藥。要根據情況,打破教學常規,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具體對待,那麼就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生動
知識性和趣味性相結合
繪畫藝術本身就是一種情感形式、情感符號、情感表像活動。在繪畫藝術教育中,施教與受教雙方都不應該僅僅是理智交流、冷靜的對話和枯燥無味的示範與模擬,而應當是動情觀照、動情體驗、動情製作,使受教育者的情感得到宣泄、抒發、凈化、美化即藝術形式化。
美術教育不是枯燥無味的教學模式,而是一種生動活潑感染動情的交流形式,不能片面地強調技術訓練,忽視綜合素質的培養。教師在授課方式上容易表現為兩種錯誤傾向:填鴨式和放羊式,不利於學生美術素養的全面培養。美術教學如果在知識的基礎上更注重能力的發展,那麼就意味著美術教學的生命將更加輝煌。怎樣把美術課教學搞得生動又充滿活力,這應該是在教學中值得深入探討的問題。
雙邊互動在美術專業教學過程中,開展雙邊交流活動是非常必要的。通過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與教師平等對話,沒有拘束感,教師也不必太嚴肅,雙方在交談中非常愉快和自由,讓學生有了更充裕的時間和空間去思考、去動手、去創造。這樣可以將教學活動推向高潮,在和諧的氣氛中學習。學生有了愉悅的心境、活躍的思維,便會在無形中具備豐富的創造力。
例如,在素描教學中,會經常談到“節奏”。那麼,如何既要搞清楚這個問題,又要在教學過程中讓這個問題變得生動有趣呢?首先,筆者會先讓學生聽聽音樂,然後隨機提出問題,讓學生仔細考慮,根據這個問題展開討論,最後由音樂中的“節奏”引申到“素描”程度。
融會貫通美術是一門綜合性的科學,包含著許多其他學科的知識。如果僅僅只是學習美術專業技能,而不加強理論修養,充其量以後也只是一個“藝匠”。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當結合其他學科的知識,由教師在講授的過程中融入其中,這樣使學生既學到了專業知識,又了解到非專業領域的知識;既鞏固了專業知識,又拓展了知識面。
例如,在講授物體“三維空間”的時候,不管教師在黑板上或畫面上怎樣講解示範,學生都很難在思維中建立這個概念。於是,可以運用數學中坐標的知識進行闡釋,坐標既有代表寬度的橫坐標X軸,又有代表高度的縱坐標Y軸,還有代表深度空間的Z軸。學生就一目了然,在繪畫時就有了立體的概念,這樣既鞏固了學生專業以外的知識和修養,又加深了學生對立體造型的理解。
體現了美術教學的開放性。怎樣轉型?無非是從純藝術教學轉向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使之成為複合型的專業人才。這就要求教師以一種開放性的心態去迎接挑戰,一方面,在教學過程中要採用開放的教學方式;另一方面,在教學內容上,既要有豐富的教學內容,合理利用社區資源,又要有開放性的思維空間。這樣,學生會吸納更多的知識,教師也在教學中不斷提高。
美術教學是能力、學科、教學方法等方面的多元綜合。一方面,是學生學習過程的綜合。培養學生在專業、理論以及人文、自然學科的綜合學習,開發學生的想像和創新的思維能力。另一方面,是教師教學內容的綜合。這就要求教師有各方面的多元整合,才能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上貫徹。
當今的世界處在開放發展之中,美術教育也不例外。“由單純的學校藝術教學轉向充分利用社會文化資源,延伸藝術課堂,把美學、文化中的高雅藝術轉移到人們的日常生活經驗中,是當代美術教育的一個發展趨向。”美術的發展趨向同當今世界一樣,體現出一種開放性的姿態,要充分利用資源,這就要求教師要適應形勢的發展,轉變教學觀念。
在教學中不僅僅培養專業人才,更要注重人的素質的全面發展。教師要提高自身的素質,拓展知識層面,同時還要有海納百川的胸襟和氣派,形成多元整合的傳承載體。正如有關專家談到的,“教育和教學必須嚴格調整自己的序列,建立一個以‘人’的發展為中心的教育理念,把教育目標放在學科的綜合性、互補性、發展性和持續性的位置上,為學生提供符合其成長的學習方式和學習空間——這是現代大學教育的重要著眼點。”
作為教師,應該為學生提供符合其成長的學習方式和學習空間,提供多元性的教學內容,最終形成一個多元互補整合的傳承載體。學生是認識事物的主體,是實踐和自我發展的主體。實踐證明,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發展教育理念,通過“互動探索式”系列教學活動,尊重學生個性,弘揚學生創新理念,使得學生具備多維空間思考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開創高等美術教育的新天地。
(鄭州大學美術學院楊婷婷)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