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兩會熱點
- 發佈時間:2015-03-02 21:00:12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網北京3月2日電(記者張鐘凱 郭信峰 全曉書)編者按:又是一年“兩會”時,熱點怎麼判?怎麼看?怎麼辦?別擔心,我們為您請來“軍師”做參謀。新華社新媒體專線特別開闢了“智庫看兩會”欄目,邀請國內知名智庫的“大拿”為大家解讀“兩會”,讓你站在智者的肩膀上讀懂中國。
2015年既是“十二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三五”規劃的佈局之年;既是全面依法治國的發力之年,也是深入推動“一帶一路”等“走出去”戰略的新元年。即將召開的兩會上,圍繞“發展”和“改革”,哪些議題值得討論?國內頂尖智庫的專家為您指點迷津。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國強:關鍵詞:新舊增長動力轉換】
最近“霧霾”話題比較熱,我認為如何解決中國經濟新常態下的新舊動力轉換接續問題應該成為兩會討論熱點。當前環境容量已接近極限,勞動力成本持續上漲,農村勞動力已經轉移殆盡,整個勞動人口的數量過了峰值,傳統的方式已經難以為繼,必須加快從以前的所謂要靠大量生態要素投入的粗放的發展方式,轉向一個靠創新驅動、環境更加友好、社會更加和諧的增長方式。這既要有硬體基礎,也要靠軟體推動。硬的東西是發展的結果,軟的要依賴制度路徑設計,這就需要靠改革。去年已經設立了一整套的經濟社會環境發展制度,以往的制度是有利於高速增長的制度安排,有一些能提高效率,但是有一些則發生了變化,這些東西都要去改。所以在兩會上,在去年制度設計的基礎上有關進一步深化改革的具體方面和問題都會涉及。
【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關鍵詞:短期壓力與中期轉型交匯、“十三五”形勢研判】
我認為首要需要討論的問題是面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背景下,如何能夠加大經濟的轉型升級,現在經濟轉型升級和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成了一個交匯點,在這個交匯點上,既要把握大勢推進經濟的轉型升級,同時要採取適度的政策調整緩解經濟下行的壓力,度過今年經濟下行壓力增大的坎,既要緩解短期壓力,又能夠有利於中長期的經濟調結構轉方式,怎麼協調好這兩者應該是討論中最重要的議題。第二是“十三五”期間到2020年的發展導向和規劃問題,怎麼研判“十三五”經濟形勢,包括對增長潛力的研判,改革重點的選擇和結構性改革推進力度。其次,國有企業的改革,財稅體制、金融結構、教育等改革問題能不能深度破題,政府改革能不能向縱深推進,尤其在中央和省級層面,是否能明確提出實現負面清單管理,同時明確負面清單管理推出的時間表,對於市場預期、企業的預期都很重要。
【國家資訊中心經濟預測部首席經濟師祝寶良:關鍵詞:應對短期下行壓力】
我認為如何面對“新常態”階段短期下行壓力的問題將會成為兩會討論熱點。兩會前央行又一次降息,反映出當前一定的經濟下行壓力。當前中國經濟增速放緩,但到底放緩到什麼程度、該怎麼去保持發展勢頭,都需要去思考。産能過剩該怎麼去化解、地方政府債務問題怎麼處置和過渡、房地産市場調整的方向和空間、貨幣政策在國際和國內兩個環境影響下的走向等問題都值得深入討論。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王文:關鍵詞:“一帶一路”、“三期疊加”、金融改革】
在我看來,“一帶一路”戰略的具體落實、“三期疊加”的形勢判斷和深化金融改革將成為此次兩會討論熱點。31個省區市的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對“一帶一路”均有涉及,隨著一年多的醞釀,2015年將成為“一帶一路”戰略的正式啟動和實施年,如何具體實施規劃需要討論。同時,對於新常態下,對於某些區域、領域和行業出現的風險積聚現象問題要進行研判,討論解決思路,保持“新常態”下發展的定力。另外,今年會是金融改革的深化破題之年,存款保險制度、註冊制改革、人民幣國際化、資本項目開放等都有望出現大的突破,如何協調改革的順序,把握改革的力度,保證金融市場穩定,是需要深入討論的課題。
【瞭望智庫高級研究員林卿穎:關鍵詞:穩增長、促改革】
兩會是參政議政的重要平臺,要提出改革思路,就要首先認清形勢。31個省市區去年的經濟增速普遍未完成預期目標以及下調今年增速目標反映出經濟步入“新常態”後的基本面,因此,在今年兩會上,“穩增長”是首要議題,“促改革”將是最大話題。今年的兩會可能呈現兩大特點,一是會更關注前瞻性全局性議題,如細化改革目標和路徑、新常態下的宏觀經濟政策、進一步對外開放、依法治國、生態文明建設、區域協調發展與城鎮化以及反腐背景下的制度建設等;二是會聚焦如何把改革落到實處,取得實效,惠及民生。比如在經濟持續下行時如何繼續改善收入結構,縮小收入差距;財稅體制改革和投融資改革如何深化並處理好央地、政企權責;國資國企改革如何落實推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