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5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速成館、掛牌館、空殼館——博物館“高燒”背後的隱憂

  • 發佈時間:2015-03-02 19:02:36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網南京3月2日電(記者蔣芳、岳瑞芳)設置準入門檻、規範藏品來源、明確服務內容……博物館條例2日“出爐”,我國將以法律形式規範博物館建設。然而,記者在多地調研發現,近年來各地博物館建設“高燒”,平均不到2天就增加一座新博物館,速成館、掛牌館、空殼館等亂象頻出。此次公佈的博物館條例是否能夠化解這些高燒“並發癥”?

  速成館:先開館再找藏品

  《紅樓夢》作者曹雪芹筆下“大觀園”的原型,來自於他出生的“江寧織造府”。2009年元旦,耗時3年、花費逾7億元的南京江寧織造府博物館面向公眾開放。然而,在開館後很長一段時間,這家博物館沒有一件文物入藏,辦公室墻上周汝昌、馮其庸的2幅墨寶,算是這個博物館僅有的文物。6年過去了,“缺少藏品”仍然困擾著這個博物館。

  “現在很多地方是‘鞋子先做好,不管腳大腳小’,有的地方甚至連展品都是‘零起點’。”復旦大學文物與博物館係教授陸建松説。

  “速成”為何成為當下中國式博物館建設的一種常見方式?

  據了解,十二五期間,全國多地啟動“博物館之城”建設,西安、昆明、揚州等均提出了佈局數十、甚至上百所博物館的目標。四川省大邑縣安仁鎮甚至計劃5年投資20億元,將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鎮建設成為世界級博物館小鎮。

  政府重視博物館建設,這本來不是壞事,但為了“湊數”,一些不達標的博物館魚目混珠。

  此前河北冀寶齋博物館的“奇葩”展品引發各界對“山寨博物館”的關注,然而此類博物館並非少數。記者在江蘇某鎮的一個博物館看到,各種分類不清的“文物藏品”像雜貨一樣堆積在陳列櫃內,裏面既有殷商文物,也有所謂的元青花瓷器。還有的博物館就是將當地建設情況的圖片和領導工作照片等進行陳列,看著像給領導樹“功德碑”。

  一位業內人士透露,他曾看到一家民營博物館展品中90%都是現代工藝品。“文物部門看不出來嗎?是不想看出來吧。”

  掛牌館:以文化之名圈地圈錢

  業內人士介紹,某地航太博物館打著所謂的央企旗號,先搞航太主題樂園,批到地建好房子,配套一個小博物館,裏面弄幾個模型擺一下,時間長了沒人看,又可改為商業和物業,一舉多得。還有一些收藏博物館挂著博物館的牌子,裏面卻是“古玩城”,建好後出售或出租給商戶,實際上就是商業性質的商貿城。

  南京博物院副院長王奇志指出,紅木傢具廠開設紅木博物館、製衣公司開職業裝博物館,乍看東西不少,其實不過是公司産品陳列室。“博物館的這塊牌子被濫用的現象亟待重視。”王奇志説。

  江蘇省收藏家協會會長徐湖平指出,更多打著“藝術館”“收藏館”“陳列館”為旗號的各類民營收藏陳列機構,都不是真正在做博物館,有的是很原始地在圈地,更多的是搞金融炒作,而“博物館”只是挂個牌子、當個幌子。

  空殼館:重場景輕內涵浪費巨大

  “我們一直在博物館建設一線,感覺浪費太厲害”,陸建松多年來一直從事博物館規劃設計。他認為,我國博物館建設盲目超前、攀高比大的現象突出,而且這種趨勢還在從國家館和省級館向地市館蔓延。

  中國工程院院士程泰寧説,最近幾年在建新建的博物館規模越來越大,動輒數萬平方米,一些省市新館面積甚至達到了十萬平方米。

  博物館建設過多地強調外形而非功能,與之富麗堂皇的外殼相比,內容卻很缺乏。國家文物局副局長、中國博物館協會理事長宋新潮説,內蒙古曾規劃建設一個6萬平方米的博物館,居然還跑來請教應當搞些什麼內容。

  陸建松指出,博物館建設有特殊性,應該先有內容設計,再做出形態設計,然後才有建築形態。否則,博物館建完後長期發揮不了作用。還有一些博物館過於追求外在形式,追求與國際接軌,結果不倫不類,有的被指像清真寺,有的被指像人腦剖面圖……

  “如果你真能建成地標,像西班牙的古根海姆博物館,浪費一點空間、增加一些費用也行,問題是很多博物館設計達不到這樣的境界,既成為不了地標,也沒達成內部空間合理化,結果造成巨大浪費。”吉林大學博物館學系教授史吉祥説。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