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商業銀行經營能力迎降息大考

  • 發佈時間:2015-03-02 05:59:33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降息增大銀行吸儲難度的説法並不像很多人想像的那麼嚴重。因為利率下降也對債券、貨幣市場基金及網際網路金融産品的收益率産生影響,同樣降低了這些産品對資金的吸引力。

  從銀行業自身來看,本次降息同時也在推進利率市場化,商業銀行應積極拓展投資銀行、資産管理、託管等輕資産業務,積極發展中小企業金融業務和消費金融業務等

  中國人民銀行2月28日傍晚宣佈,從3月1日起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和存款基準利率。就在消息發佈當晚,浙商銀行、恒豐銀行、包商銀行等銀行業金融機構便宣佈存款利率一浮到頂,即將各類存款利率在央行基準利率的基礎上均上浮30%。

  3個月以來的第二次降息,對商業銀行來説,究竟有多大影響?

  盈利能力承壓

  從吸收存款角度看,降息是否會降低商業銀行存款的吸引力,帶來存款的進一步分流?息差縮窄會否影響銀行利潤率?

  對於前一個問題,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馮明表示,降息並不一定加劇銀行吸儲的難度。利率下降的影響也會傳導至債券、貨幣市場基金及網際網路金融産品,“該存銀行的錢還會存入銀行,該買理財産品的錢還會去買理財産品。”

  對於後一個問題,據銀行業內專家介紹,商業銀行靜態利潤率將受到影響。據國金證券銀行業分析師馬鯤鵬測算,以A股上市銀行為例,按最悲觀情況,即各檔貸款利率全部下降25個基點,各檔存款利率全部上浮30%,本次降息平均降低16家上市銀行2015年凈息差8個基點,平均拉低上市銀行2015年凈利潤5%,16家上市銀行合計凈利潤增速將從當前預測的6%下降至3%。

  “當然,這僅僅是靜態測算,用以反映最極端情況下降息的影響,且不考慮各家商業銀行將採取的應對措施。”馬鯤鵬補充説。

  馮明則認為,銀行利潤率將受衝擊並不代表銀行盈利總額會下降。“這次降息與上次降準是相互作用的。價格工具與數量工具的配合,對擴大信貸投放量有幫助,如果商業銀行用足用好政策,利潤總額也有可能上升。”

  此外還需注意的是,受利率調整時間差的作用,貸款利率的降低只是對新發生的貸款産生影響。比如,房貸利率一年才調整一次,因此對有房貸的人來説,今年利率調整的好處要在明年才能享受到。換言之,利率的黏性不會對商業銀行造成太大資金壓力。

  倒逼差異化轉型

  儘管如此,仍有部分研究人員認為,結合當前經濟下行的外部形勢,降息或在一定程度上對銀行利潤帶來衝擊,但應分階段加以辨別。“對於銀行而言,短期來看,經濟下行期應是金融反哺實體的時期。”馮明表示,從中長期看,金融部門和實體經濟是一個綜合體,沒有實體部門的恢復,銀行的日子會更不好過。

  某股份制銀行一信貸人員坦言,“息差收窄後,銀行會在差異化上做更多創新,比如開發資産證券化産品等。”

  近年來,隨著利率市場化的逐步推進及網際網路金融、股市復蘇等因素的影響,銀行的負債結構早已發生改變。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光大銀行在羊年春節前一週,將該行存款利率從上浮20%向下調整至基準。“這是一個明顯信號,表明銀行的負債定價會發生分化。”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吳慶在接受《經濟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比如,一些銀行還會堅持現有的模式,提高在存貸款領域的市場份額。另一些銀行會放棄在存款市場上的份額,轉而通過銀行間市場等領域獲取資金,甚至還可能減少在貸款方面的份額,用其他方式來替代過去的一些貸款模式。

  這些情況表明,銀行轉型的動力正在加強。“從銀行業自身來看,本次降息同時也在推進利率市場化,商業銀行應該積極應對。”恒豐銀行戰略與創新部總經理婁麗麗表示,一是要大力拓展投資銀行、資産管理、託管等輕資産業務,增加中間業務收入;二是要積極發展中小企業金融業務和消費金融業務,拓展利差收入;三是要積極推進多元化經營,通過交叉銷售,提高綜合性收益。

  對貸款品質影響不大

  一些專家認為,此次降息不會對提升銀行資産品質有太大影響。

  “不良貸款上升的最大原因是經濟下行,降息對銀行資産品質的影響其實比較小。預計今年中國經濟增長速度還會放緩,所以,銀行不良貸款可能還會上升。”吳慶表示,短期來講,個別銀行發放貸款可能會比較困難,這是由於符合銀行要求的貸款客戶數量在減少,使得貸款增長難度加大。

  與此同時,相關業內人士指出,當下最根本的問題是有效融資需求不足。在總需求疲軟、傳統行業産能過剩、PPI長期負增長的情況下,銀行貸款品質很難有質的提升。治本之策是從總需求入手,降息只是其中一個手段,需要在此基礎上繼續深化市場化改革,用改革的力量消減宏觀經濟風險。有了健康的實體經濟,才會有優良的銀行資産品質。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