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金並軌,保障缺口咋補?
- 發佈時間:2015-03-02 05:31:22 來源:南方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投資風向標
“養老金並軌改革以後,我最近也開始關注商業養老保險産品了,要為自己和家人多準備一份養老保障。”羊年春節剛過,在事業單位工作近5年的王先生,專門來到保險公司諮詢如何購買“養老保險”。根據專家測算,月收入近7000元的王先生退休後,將面臨近3600元左右的“養老”缺口。保險專家建議,王先生可通過商業養老險來填補這部分不足。
2015年1月14日,國務院公佈了《關於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這標誌著養老金“雙軌制”正式退出歷史舞臺。養老金並軌,無疑關係到許多人的切身利益,那麼並軌後將給普通市民及資本市場帶來哪些實際影響呢?
●南方日報記者 郭家軒
1算賬
商業養老險
年繳2萬每月可領5000
在廣州某事業單位工作了5年的王先生,過了羊年就已經30周歲了。他告訴記者,現在每個月收入約為7000元,和在外企工作的老婆的工資加起來,每月有近2萬,但考慮到未來,養老的壓力仍然很大。
而且,隨著1月14日國務院印發《關於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國務院明確養老金“並軌”在全國範圍同步實施之後,機關與事業單位將同步改革,全國所有按公務員法管理的單位、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機關(單位)、事業單位及其編制內的工作人員,都將啟動改革。
這意味著,這部分人群將參照企業等城鎮從業人員繳納養老金,發放全國統一的社會保障卡,從單位養老轉向社會化養老。對此,王先生不禁有了疑問:“根據現在的規定,像我這樣在事業單位工作的,將來每個月要交多少養老金,未來職業年金每個月又需要繳納多少錢,改革後與改革前相差多少,有缺口的話應該怎麼辦?”
根據此次養老金並軌改革方案,改革後的機關事業單位人員退休後領取退休金的計算公式是: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職業年金。小王專門找到了業內專家為其計算“決定”實施後,其大概要繳納的金額和退休後能領到的數額。
王先生告訴記者,經初步測算,其退休後可以拿到總數約為3375元的養老金,對比現有工資7000元來説,養老替代率為3375元/7000元=48%。假設並軌之前,公務員退休收入為原工資的100%,即7000元,那麼王先生退休後還有近3625元的“養老”缺口。
那麼,這部分不足該如何“填滿”呢?保險專家表示,在未來的養老金組成中,社保部分的基本養老金可以提供最為基礎的保障,企業年金或職業年金是重要補充,而個人還可以利用商業養老險部分來完善或填補自己的養老空缺。
通過王先生的案例也可以看到,他在退休後能夠拿到相當於退休前工資48%的養老金,但還有近3600元的缺口,那麼,他在購買商業養老險時,不妨可以此為目標進行規劃。
以國內目前在售的某款“養老險”為例,假設王先生在30歲時為自己投保10萬元,繳費期15年,年交保費22840元,平均每月需繳1903元。假設個人賬戶年收益率為4.5%,自第三保單年度開始,産品將以生存現金的方式累積個人財富,在65歲—80歲養老生活中最關鍵的15年,王先生每年可支取65000元,即每月5417元來用於改善養老生活;至80歲一次性退保,還可以拿到96313元退保金。
2預測
萬億規模養老市場將打開
儘管該決定的出臺,標誌著“公務員、城市人”等帶有身份特權的現象將從基本養老金領域退出,國民基礎養老金制度初具雛形。但在王先生看來,中國養老金制度仍然面臨諸多挑戰,未來我國養老保險的資金缺口還可能會繼續加大。
王先生認為,最直接的挑戰就是能否保證待遇公平。並軌後,企業職工和機關事業單位職工在繳費義務和待遇計發等方面已經統一,但基礎養老金的支付是以居民平均消費水準為依據,還是以社會平均工資為依據,目標有待明確。
目前,並軌後的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屬“社會統籌現收現付+個人繳費權益記錄”的混賬管理和現收現付模式。從2013年開始,女性退休高峰到來,繳費人數減少,領取人數增加,2014年,我國養老保險出現資金缺口,以後還可能會逐年加大。
依照國際慣例,65歲以上的人口比率超過總人口的7%,就被稱為“老齡化社會”,而超過了14%就被稱為“老齡社會”。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我國在2002年65歲以上的人口比率就達到了7.3%。根據聯合國的人口統計數據,中國將在2024年至2026年前後進入老齡社會,速度與日本大體相同。人口老齡化將是未來我國長期面臨的局勢,進入老齡化社會甚至老齡社會後,養老服務産業將會帶來長期的投資機會。
相關數據表明,2010年我國老年人口消費規模超過1.4萬億,到2020年,中國老年消費市場規模將達到3.3萬億元。據權威機構統計顯示,到2020年,養老服務規模將超過5000億元,年增速達20%以上。
這就説明我國老年消費和養老服務市場潛力巨大。隨著國家政策對養老産業的支援和老年人口規模快速增長,將會給資本市場帶來重大的投資機會。
2013年出臺的《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中指出,我國初步建成了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託、機構為支撐的養老服務體系,老年消費市場初步形成,但養老服務和産品供給不足、市場發育不健全、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等問題還十分突出,並且指出我國已經進入人口老齡化快速發展階段,規劃到2020年,全面建成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託、機構為支撐的,功能完善、規模適度、覆蓋城鄉的養老服務體系。
繼今年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金制度並軌後,2月25日,民政部、發展改革委、教育部等十部委又聯合發佈了《關於鼓勵民間資本參與養老服務業發展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意見提出,鼓勵民間資本參與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機構養老服務、養老産業發展,此外,對民辦養老機構提供的育養服務免征營業稅。養老機構在資産重組過程中涉及的不動産、土地使用權轉讓,不徵收增值稅和營業稅。
對此,業內專家指出,此次政策扶持力度超前,強調充分依靠市場力量,使社會力量成為發展養老服務業的主體,將對資本市場形成重大利好。距2020年的規劃期只剩6年不到的時間,相關政策快速落地的概率大,萬億養老市場即將打開。
3展望
超千億職業年金誰受益?
值得關注的是,該決定還規定機關和事業單位要建立職業年金制度。事實上,此前養老金雙軌制現收現付制已無法實現養老金積累和做實個人賬戶。
“機關事業單位目前養老金支付主要來自於政府轉移支付,已經退休及現有在職的人員普遍缺乏養老金積累,因此,此次改革關鍵是如何建立現有和退休機關事業單位人員的養老金積累的問題。”平安證券檄文超表示,如果不能解決這個問題,那麼改革後的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很可能面臨現有城鎮居民養老保險同樣的問題,即通過現收現付制維持養老金運作,從而缺乏積累並挪用個人賬戶積累。
根據此次養老金並軌計劃,機關事業單位應在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基礎上,為其工作人員建立職業年金。而資金來源於兩部分:單位按本單位工資總額的8%繳費,個人按本人繳費工資的4%繳費。
根據平安證券的研究報告顯示,截至2014年5月份,我國事業單位有111萬個,事業編制3153萬。根據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我國公務員有689.4萬(不含群團機構和事業單位),因此預計全國機關和事業單位人員合計有3800萬人。由於職業年金的建立具有剛性,因此預計全國職業年金的參與率能有70%以上,如果按照70%計算,全國參與職業年金的人員能有2660萬。
而按照目前全國機關和事業單位每月平均工資3000元計算,單位和個人每月繳費比例合計12%,産生的繳費收入為360元。以此推算,每年職業年金的繳費規模為1149.12億元。
平安證券分析師檄文超認為,此次職業年金推出相對企業年金不同之處在於,職業年金的建立更加具有剛性,按照目前推算,職業年金的參與度可能要達到70%以上,這遠高於目前企業年金不足30%的水準。
參照企業年金,目前企業年金的投資管理人可以是保險公司、信託公司、證券公司。不過,業內普遍認為,養老金並軌將為保險資産管理機構帶來的重大發展機遇,相較于上述年金管理機構,保險業的優勢更為突出。
從投資管理情況來看,截至2014年三季度末,國內20家企業年金基金管理機構的組合數為2689個,其中中國人壽養老、平安養老、太平養老、泰康資産管理等保險資管機構組合數為1594個,佔了近六成。而從組合資産凈值來看,總額為6855.99億元,而保險機構為3341億元,佔了48.74%。
4提示
定額、定型、定式投保養老險
眾所週知,商業養老保險是商業保險的一種,它以人的生命或身體為保險對象,在被保險人年老退休或保期屆滿時,由保險公司按合同規定支付養老金。目前商業保險中的年金保險、兩全保險、定期保險、終身保險都可以達到養老的目的,都屬於商業養老保險的範疇。而且,商業養老保險還可以當作一種強制儲蓄的手段,幫助年輕人未雨綢繆,避免過度消費。
近期國家公佈了養老金並軌改革方案,不少公務員、事業單位人員開始考慮是否需要通過購買商業保險來作為養老補充。
廣東平安人壽相關負責人何先生在接受南方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在老齡化日益嚴重的大環境下,人們會更加關注到養老問題。近日養老金並軌後,更是引起了公務員與事業單位人員對養老的擔憂,用商業保險補充養老無疑是很好的選擇。“商業養老保險具有安全性、穩定性、收益性的特點,應該是這類人群用來養老的最佳選擇之一。”
日前記者也從多家保險公司了解到,主動前來諮詢購買年金保險和重疾險的公務員和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明顯增多。不過,對於很多人來説,目前,市面上各家保險公司的養老保險種類繁多,如何選購合適的産品才能有效覆蓋需求,讓他們也很犯愁。
何先生告訴記者,養老保險要起到的作用是在計劃的年齡段滿足養老需求,所以普通民眾在做選擇前要清楚自己未來養老的具體需求,不同的産品在功能上可以滿足客戶的具體需求,如:保單貸款、靈活領取等功能,當然在選擇時還要考慮公司規模、險資運作、産品是否熱銷等因素。
記者了解到,目前市面上在售的傳統年金保險、兩全保險等都有“養老”的功能,但很多消費者對此類保險産品並不清楚。何先生特別建議,“分紅兩全型保險”是養老産品中相對較好的選擇,它既有生存金的返還又有分紅,同時兼具了安全性、穩定性、收益性,“當然保險費率會高一些”。何先生也特別指出,定期保險與終身保險雖然也有養老的功能,但更多起到的是對人身保障的作用,養老的功能並不強。
另外,新華保險專家則建議,投保商業養老保險可以從定額、定型、定式三個方面去規劃。所謂的“定額”就是確定自己需要購買多少錢的商業養老保險。按照國際慣例,商業養老保險提供的養老金額度應佔到全部養老保障需求的25%—40%。在有了社會基本養老保險的基礎上,考慮到生活水準逐步提高和物價等因素,投保人至少購買20萬元左右的商業養老保險比較合適。
“定型”,即選擇適合自己的養老保險産品。“傳統型和兩全型保險回報額度明確,且投入較少,比較適合工薪階層的養老需求;而投連型和萬能型保險由於投入較高、風險較大,比較適合風險承受能力較強的高收入人群。”
而其提出的“定式”是指確定養老金的領取年齡、領取方式以及領取年限。領取年齡在投保時可與保險公司約定,一般限定50歲、55歲、60歲、65歲等幾個年齡段。領取方式則分一次性領、年領和月領等三種。總體而言,保險公司一般都會保證投保人領滿10年或20年。
“總的來説,目前中國社會老齡化趨勢已愈加顯現,隨著人們生活水準和知識面的普遍提升,養老成為了中年以上人群探討的熱門話題,如何能夠用最小的付出,換來無憂的養老生活,也將成為越來越多人真正關注的問題。”上述專家表示。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