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6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從日本買一口好鍋不如在國內買一袋好米

  • 發佈時間:2015-03-01 01:29:29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張曄

  杭州市民徐女士前不久去日本旅遊了一趟,回來時,採購的物品有好幾箱,其中就有一個幫朋友代購的電飯煲。

  據媒體報道,今年春節期間,到訪日本的中國遊客總數至少有45萬人。參照2014年1—3月中國遊客每人平均在日消費約1.3萬元人民幣,總消費金額約為60億元人民幣。

  這60億元消費中,有多少貢獻給了日本電飯煲無從查起。不過,像徐女士的這樣千里迢迢背一口鍋回來的大陸游客並不少。

  “日本電飯煲的內膽在材料上有很大的創新,煮出來的米飯粒粒晶瑩,不會黏糊,真的不錯……”國內知名財經作家吳曉波曾這樣寫到。

  可是,當瘋狂搶購的新聞在網路上大量轉載後,很少有人去追問:日本的電飯煲真有那麼神奇?決定米飯好吃與否的因素究竟有哪些?這其中哪些因素最關鍵?

  實驗比較國産電飯煲不輸日産

  2月27日,中央電視臺播放的一條新聞引起了許多家庭主婦的關注:

  央視記者選擇中、日兩款價格相當、功能相近的電飯煲進行實驗,相同的水、米煮飯。隨機找10位大爺大媽試吃,選出他們認為口感好的。而他們並不知自己吃的米是哪個鍋煮出來的。最終結果,10人中,5人選了國産電飯煲,3人傾向日産電飯煲,2人認為沒差別。

  據徐女士介紹,日産電飯煲價格都非常昂貴,一般都在3000—5000元人民幣左右,高端電飯煲的售價甚至在10000元以上。

  價格如此昂貴的電飯煲,為何還會引來中國遊客搶購?問及原因時,徐女士告訴記者,她身邊的朋友認為,日産電飯煲“品質好”、“功能多”、“煮出來的米飯更香”。

  據記者調查,在功能方面,日本電飯煲基本上都預置了很多智慧的模式,如快速煮飯、煮稀飯、煮多種不同的食物等等,用戶只要根據自己的實際煮飯需求來選擇不同的模式就可以了。

  另外,日本電飯煲在內膽材質、加熱技術、保溫結構、蒸汽吸放等方面也有許多獨到的創新。

  但是,記者同時也發現,國産高端電飯煲在功能材質上已逐漸與日本主流産品看齊。在記者隨機挑選的幾個國産著名品牌的高端電飯煲産品介紹中,均發現有“IH電磁加熱技術”、“智慧烹煮程式控制”、“自動判斷含水量”、“聚能精鐵材質內膽”等過去只有日産電飯煲才具備的功能或材質。

  此外,江蘇省農科院糧食作物研究所的所長王才林也提醒記者:日本市場上大米品種基本是粳米類型,煮出的米飯較粘稠,電飯煲也普遍針對日本國民的口味喜好及大米品種而設計。我國則水稻種植區域廣闊、南北口味顯著不同,比如南方稻區廣泛種植的秈稻,煮出的米飯較膨松。因此,盲目從日本購買價格不菲的電飯煲,回到國內煮出的米飯不見得都好吃。

  而幫朋友帶回電飯煲的徐女士,也特地在朋友家仔細品嘗了這個電飯煲煮出的米飯,不過結果令她略感失望,雖然米飯更為可口,但是差別並沒有她想像中的那麼大。

  米飯好吃不好吃究竟靠什麼?

  “我認為,在大米本身品質參差不齊的情況下,很難發揮這些日産高端電飯煲的全部功能,甚至還有可能起到相反的效果。”王才林一邊説一邊指了指桌上幾包不同的大米。

  王才林專攻水稻品種選育與栽培已經二十年。但這位潛心研究大米如何更好吃的專家,也曾從日本帶回來一個電飯煲。

  1998年,他從日本留學歸來,帶回三樣東西:虎牌電飯煲、關東194水稻品種以及培育高品質水稻的理念。目的只有一個:在中國也能吃上可口好吃的米飯。

  如今,他堅持自己的理念、採用關東194為父本培育出的南粳46、南粳5055、寧9108,不僅被稱為“江蘇最好吃的大米”,還多次在全國展會上摘金奪銀。

  十多年前當作至寶的日産電飯煲,他已經很少提起。反倒是經常勸説身邊的同事,去日本也不要買電飯煲:“從日本買一口好鍋不如在國內買一袋好米,米飯好吃不好吃主要還是看大米品質,況且國産電飯煲功能也挺好用的。”

  那麼,大米品質怎樣才算好呢?

  王才林告訴記者,米粒中的直鏈澱粉含量對米飯口感影響最大,其次是蛋白質含量的高低。

  稻米中的澱粉含量一般在90%左右,分為直鏈澱粉和支鏈澱粉。直鏈澱粉的含量越高,米飯口感越硬。市場上粳米的直鏈澱粉普遍較低,大約為15%—20%;秈米的含量較高,大約在20%—30%;而糯米的含量低於2%,因此口感很粘,同時也很難消化。

  “根據我們的研究,直鏈澱粉含量在10%—15%,米飯的口感最好。”王才林説。

  而稻米中的蛋白質含量也是越低越好。王才林介紹,國內市場稻米的蛋白質含量普遍在9%左右,而日本稻米大約為7%。蛋白質含量過高與國內水稻栽培追求高産、大量施用氮肥有關,而高産與優質的矛盾往往從蛋白質含量上就能體現出來。

  “除此以外,1999年修訂的國標中,對大米品質的衡量標準還有堊白度、膠稠度、透明度、精米率和準精米率等,”王才林介紹説,“所以,決定米飯好吃不好吃,首先得要稻米品種好,其次是栽培環境和措施得當,第三是加工品質高,第四才是煮飯技術和鍋具的好壞。”

  大米食味評比也有講究

  那麼,依照這些標準培育出來的稻米,是否就一定好吃呢?

  王才林説,科研人員自己説了不算,還得經過相關的評審才行。

  “最好吃大米”不能浪得虛名,所以不論省內評審還是全國評審,都很有講究。比如人員組成要考慮不同地域、年齡、性別,甚至要吸引一部分家庭主婦參加;評審專家不能少於20人;煮飯的電飯煲不能太好,先進的電飯煲會掩蓋掉米質的部分缺陷。

  “在日本有專門的儀器測定大米品質,比如米粒食味儀、米飯食味儀、新鮮度儀等,但是最終還是靠專家的品嘗進行評審。”

  根據評審流程,一般是組委會提前統一保存稻穀、統一碾米,然後測水分,依不同品種確定各自米水比例,最後一步就是統一煮飯。

  專家品嘗時為盲評,每4個品種為一組,再配上一個對照品種,依據外觀、香味、口感、綜合評分四大項進行打分評比。

  “一般要求外觀具有較好的白度、光澤度和完整性;捧在手上聞一聞,要有米香味;嚼起來有彈性、口感香甜,吞咽時軟硬適中、滑潤入腹。”王才林形象地描繪起評審現場,“還有一道環節,就是要等米飯冷了以後再嘗,評的是米飯‘回生度’,米飯冷了發硬肯定就不好了。”

  水稻的抗性、産量以及品質,是王才林選育水稻新品種的科研關鍵詞,這也對應著中國百姓不斷提高的食品需求:首先得“有得吃”,其次要“吃得飽”,溫飽之後,是如何“吃得好”。

  中國百姓收入高了、眼界寬了,出國旅遊買一些紀念品和創新産品提高生活品質本無可厚非,但是眼下卻瘋狂搶購直到把日本電器店搬空,這就讓王才林感到匪夷所思了:“大到國家,小到個人,都不要簡單地去買設備,而是要學習他們精益求精的理念和不斷創新的意識,這樣我們才有進步。”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