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金流出不等於資本外逃應理性看待
- 發佈時間:2015-02-28 10:04:00 來源:人民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的連日走低引發市場關於“資金逃離中國”的言論再度升溫。一些觀點利用中央持續開展反腐行動、中國經濟增速放緩的背景,將個別知名企業改簽註冊地、海外收購資産等市場行為貼上“富人轉移資産”的標簽,並以此推導出投資者對中國市場失去信心的結論,這其中不乏過度演繹和任意揣度。
筆者認為,自央行去年3月宣佈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浮動幅度進一步擴大以來,人民幣打破單邊升值走勢是應有之意,雙向波動明顯增強之下,跨境資金流動波動加大,出現一定的資金外流壓力亦在意料之中,不應該與資本外逃畫上等號。
據國家外匯管理局統計數據顯示,相對於2013年持續、 較大規模的資金凈流入,2014年,我國跨境資金流動波動加大,由年初較多的凈流入,轉為二季度凈流入規模急劇放緩,再到三、四季度的凈流出,且年底跨境資金流出壓力有所上升。
國家外匯管理局國際收支司司長管濤分析指出,資金由凈流入轉為凈流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隨著匯率雙向波動逐漸深入人心,人民幣匯率預期分化,市場主體相關財務運作開始做出適應性調整。去年二季度以來,企業結匯意願減弱、購匯動機增強,並採取了增加外匯存款、減少外匯貸款的財務操作。數據顯示,2014 年,銀行各項外匯存款餘額上升1084億美元,較上年多增2.8倍;銀行境內外匯貸款餘額僅增加204億美元,較上年少增60%。
其次,隨著美國經濟數據轉好和美聯儲逐步退出量化寬鬆貨幣政策,美元匯率全面走強,2014年全年美元指數上升12%。在此情形下,國際資本大量回流美國,相對之下,新興市場面臨資本外流、本幣貶值的壓力。中國亦概莫能外。
再是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以後,市場越來越關注我國經濟運作狀況,以及其中可能蘊含的一些風險和問題,市場情緒處於較大波動期,加之人民幣匯率已經趨於均衡合理水準並被市場廣泛接受和認可,激發了境內市場主體資産負債幣種結構的調整。
事實上,從上述分析即可看出,從匯率價格走低得出資金逃離中國的推導過程有本末倒置之嫌。如果真的發生資金大規模逃離中國,那麼對人民幣資産的拋售確會使得人民幣匯率疲弱。然而,貨幣匯率走低的現象卻不一定能夠反推出市場對人民幣資産失去信心。對美元資産需求的增長、企業持匯意願增加、中國企業加速“走出去”等亦能使得市場對人民幣資産的配置相對減少,對海外資産的配置相對增加,從而影響匯率。
此外,儘管人民幣對美元雙邊匯率雖然有所走低,但對主要貿易夥伴貨幣的多邊匯率總體依然偏強。2014 年,國際清算銀行公佈的人民幣名義和實際有效匯率分別升值6.4%和6.2%。
儘管當前我國跨境資金呈現出一定的流出壓力,但不能忽略的是,相較於世界其他主要經濟體,中國近年來維持在7%左右的經濟增速遠超平均水準,對於非投機性的長期資金仍具有充分的吸引力。國家外匯管理局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來華直接投資流入2250億美元,較2013年增長17%;凈流入1474億美元,增長7%,説明我國仍是外國直接投資的重要目的地。同期,外商直接投資企業利潤匯出791億美元,減少8%,反映出境外直接投資者對華投資信心基本穩定,未現抽離資金情形。
退一步説,資金流出,焉知非福?當前跨境資金偏流出可以説是對此前持續大規模資金流入的糾正,有利於促進我國國際收支趨向基本平衡,有利於解決我國外匯佔款過高的問題,符合人民幣匯改的方向。
隨著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市場化改革的推進,央行逐步淡出常態式外匯市場干預,“資本流出”的格局必然將更加常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