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1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一個千年古鎮的新生

  • 發佈時間:2015-02-27 18:31:44  來源:中國財經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編者按:發展小城鎮,是帶動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一個大戰略,有利於提高農民素質,改善生活品質;也有利於擴大內需,推動國民經濟更快增長,因而也是財政支援的一項重要工作。本版今日編發清平建設小城鎮的一些思路做法,以期對各地有所借鑒。

   

  一排排整齊有序的倣古商住樓,潔凈的水泥路面,高聳的法國梧桐,靚麗的綵燈及倣古路燈,寬闊的文化休閒廣場……山東省級重點示範鎮——千年古鎮清平,正在新的發展階段迸發出新的活力。

  高唐縣清平鎮始建於北宋年間,全省最大的平原森林公園坐落於此,森林覆蓋率達67.2%;黃河故道在此穿行,引黃二幹渠縱貫全境;産業集中區、居住集中區佈局合理,鎮容鎮貌整潔美麗。2014年,全鎮實現社會固定資産總投入5.6億元,同比增長60%,地方財政收入達3698萬元,同比增長65.8%。

  基礎先行,魅力古鎮展新姿

  山東省各級財政部門對小城鎮建設非常重視。2013年底,清平鎮被列入省“百鎮建設示範行動”第二批示範鎮。“對於省級示範鎮建設,省財政廳每年補貼1000萬元,市財政局每年配套500萬元,縣財政再配套1500萬元。”高唐縣財政局局長賈建華説,縣財政另外設立了規模為1000萬元的小城鎮建設基金,採用以獎代補的方式補助給小城鎮建設先進鄉鎮。

  清平鎮鎮長郭建強説,小城鎮建設工作同城市建設一樣,規劃是龍頭,管理實施是關鍵。

  清平鎮堅持高標準規劃,深入挖掘文化內涵,聘請聊城市規劃建設設計院編制了清平鎮總體規劃,聘請北京大學城市規劃設計中心編制清平歷史文化名鎮保護規劃。同時完善了鎮區控規、城市設計以及綠化、供排水、産業佈局、道路建設等6項專項規劃,為城鎮的發展方向、用地佈局做了科學的配置。

  清平摒棄了將小城鎮公共設施單純視做公共産品的舊觀念,以“誰投資,誰受益”為原則,多渠道籌集資金,充分利用財政資金、信貸資金、民間資金,進行了道路給排水以及綠化亮化等工程的建設,完善了集鎮服務功能,極大地改善了投資環境,為經濟要素的迅速聚集創造了條件。

  2014年,該鎮投資2600萬元新鋪設道路15公里,基本形成了五縱五橫的道路框架;投資700萬元鋪設了縱貫城區的排水管網;投資500萬元實施鎮區亮化、綠化、美化工程,路邊鋪設了路沿石、花磚,栽植了綠化苗木,安裝了太陽能路燈。

  清平加強城鎮環境綜合整治,推進城鄉環衛一體化建設。2014年該鎮財政投資150余萬元對建成區及轄區61個村進行了集中整治,建立健全城鄉保潔組織和隊伍,實現了“戶集、村收、鎮運、縣處理”的城鄉環衛一體化方式,村居垃圾收集覆蓋率達100%。

  科學發展,打造經濟發展新引擎

  小城鎮的生機和活力離不開支柱産業的支撐。清平鎮集聚自身優勢,圍繞提高經濟效益,加快産業結構調整步伐,走出了一條富民強鎮之路。

  清平將小城鎮所在區域的優勢提煉出來,並加以昇華,以市場為龍頭,以小城鎮建設為載體,面向全國,將産品推出去。改變了以往農業經濟運作的模式,變“從地裏産出來然後賣出去”的路子為“加工出來然後賣出去”。

  例如,清平鎮充分利用林木資源,發展板材加工産業,把大企業帶動、産業園區發展與城鎮化建設緊密結合,在林木板材産業發展過程中,沒有走簡單的初加工路子,而是突出産業鏈條的前延後伸,相繼培植了伐樹、鏇皮、鋸軸、切片、多層板、膜紙等木材加工企業,重點發展建築模板、細木工板、傢具板等高附加值産品,形成了一條完整的環型經濟鏈條。截至目前,園區木材加工戶達到700余家,板材加工企業近百家,從業人員萬餘。聊城市政府將其評為民營經濟木材加工特色産業鎮,被市民營經濟發展局確定為木材加工小企業創業輔導基地。這種“興産業帶就業”的方式,讓農民就地變身産業工人,也促進了農民安居與樂業。

  高唐縣財政局通過設立板材産業轉型、農林業現代化、民營經濟擴量升級等專項資金,變以往直接扶持為間接激勵,著力打造“高唐創造”和“高唐製造”品牌。同時為了破解中小板材加工企業融資瓶頸,該縣財政專門拿出2000萬元設立中小企業貸款週轉金,為貸款即將到期的中小企業續貸提供無息週轉服務,僅去年一年就為24家企業提供週轉金33筆,涉及總資金達6000多萬元。財政的扶持也激發了企業發展的活力和後勁,該鎮僅板材加工産業收入就佔財政收入的近75%。

  城鎮化的發展也帶來商貿交流的“高人氣”。郭建強説:“清平這條十字街,自古就是大集市,臨近幾個鄉鎮的村民都來這裡趕大集,尤其是過年的時候人山人海,場面甚是壯觀……現在沿街的幾百戶商家,百分之八十都是來自外地。”

  健全的硬體基礎設施和優越的發展環境也為當地做板材生意的老闆們帶來了炫耀的資本,他們的生意做到哪,就把清平這得天獨厚的發展環境推介到哪,小到開超市,大到社區建設投資,外來投資在清平鎮愈加火爆,“以商招商”的效果日益凸顯。截至目前,清平鎮吸引外來投資12億多元;2014年民營經濟納稅額達4500萬元。

  以人為本,硬體軟體齊發力

  城鎮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鎮化,伴隨著小城鎮建設的發展,硬體配備、醫療衛生、文化旅遊等各項民生工程的社會服務功能也不斷強化。2014年,全鎮民生投入佔比達70%以上,清平的老百姓享受到更多的改革成果,幸福指數不斷提高。

  清平投資100多萬元建設文化廣場,行政服務區、健身活動區等一應俱全;投資120余萬元建成16個高標準的文化大院,20多個農家書屋配備各類書籍20余萬冊;獎扶民間藝術團體15個,組織策劃文藝演出200多場次,吸引參與和觀看的群眾達6萬人次以上。

  作為千年古鎮的清平對文化遺産保護非常重視,先後投入500余萬元整修文物價值極高的文廟,並對元代丞相王懋德墓石雕群、北宋年間迎旭門等文物古跡進行了有效保護。

  探索鄉村旅遊新路子,清平培育一日遊專線,舉辦全國山地自行車比賽、萬畝黃花節等健身娛樂活動,打響了“民俗古鎮、休閒清平”的品牌。傳承清平墜面、烏棗等民俗産品與旅遊結合,帶動餐飲、零售等第三産業的發展,旅遊收入帶來的經濟效益佔全鎮財政收入的15%以上。

  近年來,清平鎮獲得“全國重點鎮”“AAA國家級旅遊景區”“山東省木材加工特色(鄉)鎮”“全省中心鎮”等榮譽稱號。這一千年古鎮正以其獨特的生態、宜居魅力,笑迎四方遊客。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