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他尊重律師,也贏得了律師的尊重

  • 發佈時間:2015-02-26 05:31:59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胡立剛

  2014年12月10日下午13時50分,一個令司法界震驚的噩耗從上海傳遍全國: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鄒碧華,這個以《要件審判九步法》等著作為代表的學院派法官、上海司法改革的領軍人物倒在了奔赴工作一線的路上,永遠離開了他腳下深愛的土地、摯愛的職業。

  幾乎與噩耗同時涌動著的,則是法律界人士的集體緬懷,“法官當如鄒碧華”成為大家共同的心聲。

  1988年才走出校門成為上海高院經濟庭書記員的鄒碧華如何在短暫的法官生涯中積累下如此讚譽?

  “法官是讓社會産生信任的職業,律師與法官應形成相互獨立、相互配合、相互尊重、相互學習的良性互動關係。法官與律師的相互尊重是良性互動關係的一個起點,律師對法官的尊重程度代表著法治的發達程度;而法官對律師的尊重程度,則代表著社會的公正程度。”這是鄒碧華生前最後一次公開演講,他演講的題目是《司法改革背景下,如何構建法律共同體》。

  2014年12月9日,上海法院律師服務平臺上線運作,他在朋友圈裏轉發了這條消息,並留下最後一句話:“希望讓律師的執業環境越來越好。”

  法官的最後一次演講、最後一次微信留言對象竟然都是被視為“對手”的律師,鄒碧華為實現法律共同體夢想所作的努力可見一斑。

  “鄒碧華對法律共同體的情有獨鍾體現了一個學院派法官對營造依法治國環境的傾心,這些只是成就他成為一個好法官的一部分,鄒碧華法官的好,還體現在他對每一位律師的尊重和對每一位人民的大愛上。”中華全國律師協會副會長呂紅兵説,鄒碧華用滿腔的熱情,通過推動法律共同體建設探索依法治國的良性互動。

  鄒碧華的探索早在2010年就開始了。那一年,身為長寧區法院院長的鄒碧華推動發佈《長寧區人民法院法官尊重律師的十條意見》,在律師界引起強烈震動。因為,法院專門出臺一個尊重律師的實施意見在中國大陸是第一次。

  律師界的反饋,讓鄒碧華更堅信了這一探索的價值和意義,他決定甩開胳膊大幹一場。

  2014年,上海被中央確定為首批司法體制改革試點地區之一,鄒碧華擔當起了上海高院司法改革領導小組成員兼司法改革辦公室主任,為了實現改革目標,最大限度地利用現代資訊化技術實現公開化,他把司法改革與網路資訊化工具緊密結合了起來。鄒碧華主導推動的上海法院律師服務平臺則從系統上為改善律師執業環境提供了保障。

  “通過這個平臺,很多複雜繁瑣的工作變得簡單,各大法院對律師的工作動態也一目了然,律師的工作效率得到質的提高。”鄒碧華的好友、上海新文匯律師事務所主任富敏榮律師説。

  事實上,在鄒碧華眼裏不僅有能説善辯的律師們,還有那些弱勢的信訪戶們,而他對每一個信訪戶的真誠和關切,除了體現作為法官的擔當,更體現了鄒碧華對人民的熱愛。

  現任上海高院立案庭組長的金鳴曾經在上海高院信訪辦重信重訪組工作過,她告訴記者一個真實的一家三代人重訪的故事,反映了鄒碧華對重信重訪戶的用情、用心、用力。

  這一家三代人重訪是因為獨居的80多歲老母親在火災中意外死亡之後起訴物業公司沒有獲得法院支援而起,雖然事實清楚,但陳情人不依不饒一訪再訪,金鳴在萬般無奈之下請身為高院副院長的鄒碧華接訪。

  “沒想到鄒院長認認真真聽了兩個多小時之後馬上提出看全部卷宗的指示,並對我説,法律是冰冷的,我們是不是可以給當事人一些溫暖?”金鳴回憶道,“後來鄒院長還親自陪我走訪了跟這起意外死亡事故有關聯的物業、電力公司、消防等單位,而且在事故現場的里弄裏搭建現場辦公室,直到圓滿解決這一信訪事件為止。”

  鄒碧華以行動溫暖了一家三代人,事後這家人不僅送來感謝信,在聽到鄒碧華院長意外去世後,堅持到現場祭奠他們心中的好法官。

  “他的真誠,贏得了律師界、廣大人民群眾的信任,樹立了人民法官的形象,作為法官,我們一直在向他致敬向他學習!”長寧區法院黨組書記、院長陳亞娟説。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