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調整佈局顯成效
- 發佈時間:2015-02-25 06:06:38 來源: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日前,總部位於巴黎的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經合組織)發佈題為《走向增長》的2015年度各國經濟結構改革評估報告。報告指出,幾大新興經濟體在過去一年內表現出了結構改革加速的態勢,作為新興經濟體的代表,中國在經濟結構改革方面取得了“明顯進展”。此外,經合組織在調高對歐元區經濟前景預期的同時,還敦促該區域國家“不要放緩改革力度”。
在國別評估報告中,經合組織肯定了中國近年來在經濟結構改革中取得的重要進步,在諸多方面發生了積極而明顯的變化,如利率改革向保護儲蓄者利益方向傾斜,外資進入中國的行政審批程式有效簡化,私人資本能夠獲得更大的市場準入空間。
報告指出,按購買力平價計算,2008年至2013年間,中國每人平均國內生産總值及每人平均收入的增長速度均超過了經合組織國家的平均水準,在此兩項指標上與經合組織內部發達國家的差距正在明顯縮小。報告中的一份圖表顯示,在2005年至2011年間,中國社會各階層居民收入的增長水準均大幅超過了其他金磚國家及經合組織成員國的同期指標。報告建議中國進一步深化改革,同時進一步提升經濟活動中的法制監管力度。
在評估發達經濟體經濟結構改革的成果時,經合組織認為日本與歐盟的經濟增長停滯風險尤為突出,較之於缺乏改革動力的日本,歐元區經濟體在改革步伐上的“行動遲緩”實際上反映了各國對在低通脹、內需疲軟的情況下實施結構性改革的擔心。因為部分深陷危機的經濟體在缺乏資金紓困措施的前提下強行改革,可能導致失業率進一步升高,形成“改革反作用力”。但“從長遠角度看,結構性改革有利於經濟可持續增長”。
報告指出,受益於全球油價下跌、歐洲央行的寬鬆貨幣政策等利好影響,歐元區主要國家經濟增長預期有所改善,但這並不代表上述國家徹底消除了增長停滯的風險。不容忽視的事實是,由於經濟結構不合理問題凸顯,近年來南歐各國經濟增長潛力指數明顯下降。經合組織建議上述國家立即在多個領域採取“堅決的系統性行動”,並儘快清除內部的改革阻力。同時警告稱,部分經合組織發達經濟體放緩結構性改革“不是一個好預兆”。
此外,該報告還表達了對二十國集團(G20)成員國能否如期履行承諾的擔憂。在2014年舉行的G20布裏斯班峰會上,成員國一致達成的“全面增長策略”承諾旨在2018年前使全球經濟産出提升2個百分點。業界分析普遍認為,此承諾的對象需高度依賴經合組織提出的結構改革方案,但截至目前,G20成員國積極實行結構改革政策的國家寥寥無幾。
經合組織據此指出,當前應優先實施勞動力升級改革,並呼籲各國重視勞動力在中長期經濟增長中發揮的作用。報告數據顯示,2000年以來,經合組織內各經濟體在勞動生産力領域實施的結構性改革已促使潛在每人平均國內生産總值提升了5%。數據強調,各經濟體若能堅持在此領域的長期改革,有望使長期每人平均國內生産總值再提升10%,相當於每人平均收入增長近3000美元。
自2005年以來,經合組織每年均會定期發佈名為《走向增長》的年度報告,旨在分析評估內部成員國結構性政策發展的進度,對內部成員國結構改革情況作出分析並提出建議。由於報告涵蓋了大量可比性指標,並對各國經濟業績加以客觀橫向比較,因此具備相當的權威性。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