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5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經合組織敦促各國推進結構改革

  • 發佈時間:2015-02-11 01:00:12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簡稱經合組織)9日發佈題為“2015走向增長”的年度報告。報告指出,呼籲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應共同實施全面的經濟結構改革計劃,以恢復健康的經濟增長,從而應對全球經濟放緩的挑戰。

  經合組織在當日于土耳其伊斯坦布爾召開的二十國集團(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之前發佈了此份報告。報告稱,近年來經合組織成員國政府在實施促進經濟增長所需的改革方面行動不力。繼2011和2012年實施了部分改革後,該組織34個成員以及很多大型發展中經濟體的政府在過去兩年基本沒有完成經合組織曾建議的改革。而發達國家的勞動力市場改革和産品市場改革等經濟結構改革步伐也有所放緩,許多國家存在生産力放緩、長期失業率高企等潛在挑戰。

  改革不力阻礙了各國經濟復蘇的進程。報告指出,當前多數發達經濟體的增長潛力已減弱,一些經濟體還面臨長期增長停滯的風險,這也進一步威脅到全球經濟增長前景。經合組織秘書長安吉爾·古裏亞表示,這種變化並不令人鼓舞,全球經濟有步入長期低增長或弱增長的可能。

  金融危機之後,許多國家為促進長期經濟增長和維持投資者信心而開始實施改革。如葡萄牙和希臘等無法進行市場融資的歐元區國家在接受國際救助的同時,作為交換條件,同意進行廣泛的結構性改革和財政整頓措施。但有批評人士指出,在危機期間實施這些措施可能導致這些國家陷入工資下滑的通縮螺旋,進而導致物價下跌、增長放緩。

  經合組織認為,當前改革動力的減弱反映了各經濟體擔心在需求疲弱的時期實施結構性改革可能産生反作用並加劇不平等性。經合組織首席經濟學家凱瑟琳·曼表示,這種擔憂是合理的,比如一些深受金融危機影響的國家在沒有財政資源緩解這些社會影響的前提下,實施大規模的勞動力市場改革,結果推高了失業率並導致收入下降。

  不過,一貫提倡結構性改革的經合組織認為,這些措施從長期來看對提高經濟增長而言是必要的。此次年度報告顯示,結構性改革成功地在較快時間內推動了經濟發展,同時也沒有證據明確表明大規模改革和不平等性之間的關聯。凱瑟琳·曼也指出,要恢復穩健持久的經濟增長,就必須在廣泛的政策領域採取堅決的系統性行動,這份報告顯示的多數經合組織成員國結構性改革放緩不是好預兆。

  該報告的發佈正值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討論全球經濟前景以及在履行促增長承諾方面所取得的進展。去年G20國家通過了“布裏斯班行動計劃”,號召實施改革以促進全球經濟增長、提高就業、推進貿易自由化等,涉及1000多項具體措施,承諾力爭到2018年將全球經濟增長率額外提高2.1%,即全球經濟將額外增加2萬億美元,並增加數百萬個就業崗位。經合組織稱,G20國家要想兌現提高全球經濟産量的承諾,就必須致力於提高勞動生産力、競爭性和創新性。

  此份報告指出,勞動生産力仍然是長期經濟增長的主要驅動力。當前應優先實施旨在發展勞動力技能和知識型資産的改革。政府還需在競爭力和創新性方面改善政策制定,為新興企業的準入和資本與勞動力在各公司和行業的再分配提供便利性。

  根據報告提供的數據,整體來看,自2000年初以來實施的結構性改革已促使潛在每人平均國內生産總值提高了5%,而大部分功勞來自於生産力的提高。進一步的改革有望促使長期每人平均國內生産總值再提高10%,相當於每人平均收入增長約3000美元。

  不過,經濟學家們認為,在經濟增長疲弱的階段,政府必須小心選擇實施改革的領域。凱瑟琳·曼表示,結構性改革在推動中長期生産力提高和創造就業的同時,也應力求在短期內促進需求的增長。據路透社報道,經合組織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可能將同各經濟體單獨進行協商,以確定改革的切入口。

  經合組織還在此份報告中指出,歐元區和日本的經濟增長停滯風險最大,因此改革緊迫性最高。該組織經濟學家阿蘭·德塞爾表示,歐元區顯然存在著改革阻力,希望油價下跌、歐元貶值、歐洲央行政策行動以及財政整頓壓力減輕等因素在未來將提供足夠多的需求支撐,以克服越來越艱難的政治環境。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