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18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大腦處理漢語的方式與英語不同

  • 發佈時間:2015-02-25 01:31:37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社華盛頓2月23日電 (記者林小春)中國科學家23日報告説,中文母語者和英文母語者利用類似的腦區處理語言,但處理方式存在顯著差異。這項發表在新一期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上的成果,為認識人類大腦的語言功能提供了重要新見解。

  人類利用大腦左半球額葉的“布羅卡區”以及顳葉等區域處理語言。借助功能磁共振成像技術,北京大學高家紅團隊研究比較了中文母語者和英文母語者在理解言語時的大腦活動情況,結果發現這些腦區在處理不同語言時,其資訊傳遞路徑有著明顯差別:在處理英文時,大腦額葉的布羅卡語言區接收來自左側顳葉皮層後部的資訊,在處理中文時則接收來自左右兩側顳葉前部的資訊。

  這一結果不僅揭示了大腦在處理語言時的資訊網路特性,還説明瞭中文處理的特殊腦網路機制。高家紅解釋説,與英文等印歐語系的語言相比,中文聽起來悠揚且頗具旋律性。這是因為中文是一種“聲調語言”,即通過聲音的音調高低(普通話中的四聲)來區分詞義。比如Ma這個音,在不變的聲調中即一聲表示母親,而在下降的聲調中即四聲就表示責備。而對於英文這類“非聲調語言”,音調高低僅表示不同的態度,其對應的詞義保持不變。

  他説,腦區之間的資訊交互方式可能依賴於語言的這種語音學特性,這説明“大腦在理解聲調語言時,存在特殊的神經機制以整合來自大腦左右半球的包含音調資訊的語音-音係資訊,從而最終達成聲音-語義映射”。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