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2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中國正處於“好通縮”還是“壞通縮”?

  • 發佈時間:2015-02-24 10:20:00  來源:中國廣播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央廣網財經北京2月24日消息(記者田芳毓)據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道,近兩年,伴隨著我國經濟增速逐漸下行,物價總水準也同樣出現持續下行。數據顯示,1月份商務部監測的5000家重點零售企業銷售額環比下降4.7%。雖然有春節的因素在內,但之前公佈的其他數據也不太理想,1月份CPI跌破1%,PPI連續35個月負增長。有觀點認為,通縮正在成為我國宏觀經濟運作中的一個突出特徵,這種通縮到底是“好通縮”還是“壞通縮”?國家資訊中心預測部世界經濟研究室副主任張茉楠對此進行了分析。

  通縮也有好壞之分

  所謂的好通縮更多是來源供給面的衝擊,比如全球石油價格下跌、新興能源替代等,這對於傳統能源是非常大的衝擊,但是由於這種供給層面所引發的價格下跌,實際上有益於能源成本和生産成本的下降。但是另一個層面,所謂的壞通縮,比如説由於資産負債表的衰退、産能過剩、全球總需求不足導致降格的下降,其實更多是伴隨著經濟增長的衰退。

  那麼從中國當前的情況來看,既有由於資産負債表衰退、需求不足所引發的壞通縮,其實也有一部分是來自於外部能源供給,特別是能源降格下降所引發的好通縮,那麼中國現在的這個通縮更多是一種混合性的特徵。

  通縮也可以創造紅利

  想在通縮中創造紅利,中國應該順勢而為,或者叫趨利避害。充分利用這輪全球大宗商品價格特別是能源價格下降的這個週期,加快經濟結構調整,比如説針對企業來講,低利率、低通脹、低增長的情況下,其實更有利於他們進行新一輪的設備的更新改造。而從宏觀層面來講,是改善了我們的貿易條件,這一輪的這種通縮,實際上對於中國經濟結構調整來講,恰恰是一次大浪淘沙和優勝劣汰的過程。那麼對於政府層面,我覺得能夠進一步地讓市場更好地發揮作用,特別是推進金融財稅或是一些要素的市場化的改革,不僅有利於有效地降低生産成本,其實也有利於通過供給層面上的擴張,對中國中長期經濟增長品質的提高,産生非常大的助力作用。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