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好政策出臺了,心裏更有底了”——海外種植大戶李德民的新感受

  • 發佈時間:2015-02-23 16:01:58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網哈爾濱2月23日電(記者馬曉成)“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服務貿易的若干意見》出臺後,我認認真真地讀了一遍,好政策出臺了,搞海外種植心裏就更有底了。”黑龍江省東寧縣種植大戶李德民興奮地對記者説。

  在上一個收穫季中,李德民和他的500多名農民兄弟再一次在俄羅斯遠東取得了不錯的收成,僅運回國內的大豆就有近6萬噸。

  這已經是李德民搞海外種植的第11個年頭了。2003年,俄羅斯濱海邊疆區烏蘇裏斯克的一家養豬場經營陷入困境,當地政府希望已經小有名氣的李德民出手相救。正是從那時起,李德民開始了他的海外種植歷程。

  那時候,在俄羅斯開展農業活動的中國人並不多,種植品類也多限于蔬菜,由於大豆、玉米、小麥、大麥等作物投資大、收效慢,幾乎沒人敢在俄羅斯搞大田種植。但李德民有足夠讓自己自信的團隊——一支由黑龍江農墾富餘職工組成的力量,他們不僅精通種植,更有北大荒人那股吃苦耐勞勁兒。十餘年間,他和農民兄弟們從承租三千公頃土地、一個作業區做起,一步步將耕作面積擴展到了68000公頃,種植園更是連續六年拔得濱海邊疆區糧食單産頭籌。

  現在,海外種植已經開始創造屬於兩國的財富。據了解,除去吃、住、行等生活成本,一名中國技術農民在俄羅斯一年的純收入可達到6萬元左右。同時,種植園還直接為濱海邊疆區提供了300多個就業崗位。

  然而,海外種植的回運之路卻並不平坦。“糧食進口配額都是在年初才給,但播種計劃是在年末,在沒有配額的情況下,種多了可能年末的時候進不來,種少了又有可能浪費配額,有的時候就像在賭博,存在不確定性。”據李德民介紹,以往糧食回運過程,很大程度上靠的是種植者的“膽大”。因為在政策上存在空白,監管部門無章可循,許多事情都要由種植者自己去一點一點地試探性推進,遊走于政策邊緣,不確定性極大。

  國務院相關政策的出臺讓李德民感到未來的海外種植有了方向和保障。“《關於加快發展服務貿易的若干意見》中特別提出了要設置負面清單,讓我特別的振奮,它將明確我們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併為種植判斷提供決策依據。以後再進行糧食回運,我們只需要扮演好自己的市場角色就可以了。有政策做指引,以後的海外種植一定會越來越順暢。”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