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加速邁進"高鐵時代" 已成世界上高鐵運營里程最長國家
- 發佈時間:2015-02-17 08:05: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高速鐵路是當今時代高新技術的整合和鐵路現代化的重要標誌,反映了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目前,中國已成為世界上高速鐵路運營里程最長、在建規模最大的國家。
隨著中國加速邁進“高鐵時代”的步伐,高速鐵路將在中國經濟社會發展中扮演怎樣的角色,又將對廣大人民群眾的生産、生活方式帶來怎樣的影響?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李佐軍、國家發改委綜合運輸研究所管理室主任劉斌、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運輸及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王懷相接受了《經濟日報》記者的專訪
被高鐵改變的中國
推進區域協調發展
記者:最近幾年來,我國高鐵進入快速發展階段,中西部地區的高鐵線也陸續建成通車。如何看待高鐵在促進中西部地區發展中的作用?
李佐軍:中西部地區發展長期落後於東部地區,交通不便是重要瓶頸之一。交通受限,在很大程度上導致中西部許多地方很難與外界便捷地開展“互通有無”,各地的比較優勢難以充分發揮。在中西部地區加快發展高速鐵路,有望使這些地區的人流、物流、資訊流加速流通,使中西部地區內部的溝通更加便利,這對於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提高當地群眾生活水準都具有重要意義。
發展高鐵對經濟結構的影響是循序漸進的過程。中西部地區的高鐵投資,有利於為當地鋼鐵、水泥等行業創造市場需求,有利於化解産能過剩問題。更重要的是,高鐵發展起來以後,將帶動物流、旅遊等服務業的發展,幫助中西部地區減少對重化工業的依賴,逐步優化經濟結構。
劉斌:高鐵建設首先優化了鐵路的結構,有利於增強中西部地區原材料板塊和製造業的競爭力。隨著高鐵在中西部的加快發展,將會促進東部地區産業加快向西部轉移,有些地方可以承接東部地區的傳統産業,有些城市則可以結合本地優勢,在一些新興産業領域加快突破,構建中西部地區發展新優勢,為中西部經濟社會發展打造新的“火車頭”。
王懷相:中西部地區高鐵線路的開通,既大大改善老百姓出行的交通條件,大幅度壓縮城市間的時間距離,也可以使既有鐵路線路的貨運能力得到進一步挖掘,更有利於當地優勢資源的開發利用。
中西部地區高鐵的開通,也是我國實施“一帶一路”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將顯著提升亞歐大陸橋鐵路通道運輸能力,對打造我國西部對外開放的橋頭堡,促進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具有重要意義。我認為,高鐵在中西部發展中將起到潤滑劑和加速器的作用。
記者:我國也開通了幾條連接東部和中西部地區的高鐵線。您怎麼看高鐵對於優化我國東中西部經濟發展空間格局、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中的作用?
李佐軍:交通落後,既是中西部地區資源要素和人才流動的掣肘,也阻礙了東部地區對中西部地區的輻射。連接東中西部高鐵線的建成,有利於促進全國統一市場的形成,推動東中西部地區的生産要素在全國範圍內優化配置,有利於東中西部地區分別發揮各自的比較優勢,避免各地追求“大而全”、搞重復建設,提升發展的品質和效益。
劉斌:中西部地區的高鐵發展十分重視與東部地區的連接,比如貴廣線、南廣線就是連接西南地區和珠三角的線路。西南地區的工業基礎比較薄弱,但旅遊資源豐富;而珠三角地區製造業發達,但資源稟賦不及西南地區。有了高鐵的連接,西南地區與珠三角可以更好地進行各種要素的交流與共用。珠三角地區的投資也可能加速向西南地區延伸。
王懷相:區位之間交通發展滯後,使中西部地區的廣大市場更加封閉。高鐵的開通,將增進各地交流,使相對封閉的市場融合在一起,使市場機制有更廣闊的空間發揮作用。未來發展中,不僅東部地區的中低端産業會向中西部地區轉移,中西部在新興産業領域也將有更多與東部地區同臺競爭的機會,這會使中西部地區産業結構更優化,也會加速縮小與東部地區的差距。
提升城市圈競爭力
記者:高鐵的發展,將使城市與城市之間聯繫更加緊密。高鐵在“城市圈”的發展中將起到怎樣的作用?
李佐軍:“城市圈”是不同城市合理分工、緊密協作而連接成的網路。“城市圈”的發展,有利於提高城市發展的效率,實現城市共贏。我國正處於“城市圈”形成和快速發展的進程中。過去城市之間交通不便,在一定程度上阻礙或延遲了“城市圈”的形成,一些已經形成的“城市圈”範圍也偏小。有了高鐵線的串聯,城市之間的連通就更加便利,“城市圈”可能進入“一小時圈”甚至“半小時圈”的發展階段。城市間的距離縮短了,彼此的分工協作就會更緊密,“城市圈”的整體競爭力也會逐步提升。
劉斌:長期以來,我國城市分佈雖然密集,但産業關聯度並不高,“城市圈”發展更多地只停留在地理區位的概念上。在“城市圈”發展中,交通是提升城市之間關聯度的重要因素。作為現代交通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高鐵和高速公路的發展將極大地削弱城市之間的區位距離,在“城市圈”的形成中扮演不可替代的角色。目前,滬寧、滬杭、京津冀等地區在高鐵的連接下,已經形成一定規模的“城市圈”,但“城市圈”內部如何更好實現交流互動和優勢互補,還需要從宏觀層面加強對這些地區的頂層設計。
王懷相:高速鐵路的發展帶來了時空距離的改變,不僅使城市之間可以更好地按照各自的比較優勢配置資源,發揮出城市集聚的綜合優勢;更重要的是,也可以增強不同“城市圈”之間的分工合作,拉近不同經濟區或經濟帶的距離。比如,京滬高速鐵路建成後,環渤海地區和長三角地區的兩大經濟區聯繫更為緊密,兩大經濟區之間架起一座能源、資本和人員快速流動的通道,將兩大經濟圈連成片,使這個巨型“啞鈴式”經濟帶成為在中國經濟發展中具有戰略地位的“南北經濟走廊”,成為我國東部沿海地區最繁榮且極具活力的經濟發展“增長軸”,很好地發揮了“城市圈”的輻射帶動作用。可以預見的是,以高鐵為紐帶的“城市圈”和“城市帶”,在不久的將來將成為區域經濟的重要增長極。
記者:我國正處於城鎮化快速發展階段。怎麼看高鐵發展對於中國城鎮化進程的重要意義?
李佐軍:如果沒有高鐵,中國的城鎮化照樣也會推進,但是這種城鎮化的進程可能會相對慢一些,而且各地可能陷入“單打獨鬥”的狀態。有了高鐵的支撐,城市圈、城市帶、城市群融合發展的速度加快,這對於網路型、緊湊型的城鎮化發展是大有裨益的。從這個意義上説,高鐵的發展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城鎮化的格局。而從結構層面看,大城市“攤大餅”式的發展,往往容易造成“城市病”。有了高鐵和高速公路作為高效率的“傳送帶”,城市之間的距離更近了,一個較為直接的好處,是讓一部分人從大城市向中小城市流動,既有利於解決現有大城市過度擴張的問題,也有利於促進新興城鎮的形成與發展。
王懷相:交通發展與城鎮化之間是相互促進的關係。城鎮化的發展會要求與之相適應的交通模式;一定的交通模式形成以後,將影響城鎮化的範圍和進程。因此,在不斷完善我國鐵路網建設的同時,在城鎮化率較高的區域建設高速鐵路,符合這些區域進一步城鎮化的需要,也將進一步促進該區域的城鎮化進程。近年來,我國高鐵建成後輻射的沿線城市間物流、人流交往不斷加速,居民整體消費水準、觀唸有了極大改善,高速鐵路發展對城鎮化進程的突出作用加速顯現。
為“中國製造”樹立榜樣
記者:高鐵正在成為“中國製造”走向世界的新名片。高鐵的發展對於國內其他製造業發展具有怎樣的啟示意義?
李佐軍: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製造業保持高速增長,使中國成為“世界工廠”。不過,我國傳統製造業主要依託的還是低成本競爭優勢,在新常態下,隨著資源環境約束日益加劇,低成本競爭優勢逐漸喪失,製造業面臨著巨大的轉型壓力。
中國製造業的轉型,既要加快推動傳統産業的結構調整,也要大力發展技術密集型和具有自主智慧財産權的中高端産業。高鐵是我國高端製造業的典型代表之一,其發展的路徑、經驗、教訓對於其他製造業的轉型升級,都將起到很好的借鑒和示範作用。而且,隨著高鐵的發展和走出國門,其技術水準、生産工藝等環節將不斷上臺階,對於上下游相關産業的要求也會越來越高,有利於倒逼其他産業加快轉型升級步伐。
劉斌:在走向世界的“中國製造”中,高鐵的確是響噹噹的産品。中國高鐵的飛躍式發展,利用了我國工程建設技術優勢和雄厚的工業體系技術力量,走出了技術引進吸收到再創新的發展道路。同時,我國強大的工業體系,尤其是機電産品、高新技術産業是高鐵技術取得系統突破的重要支撐。對於製造業而言,在新的形勢下,仍要堅持以技術創新為支撐,加快實施創新驅動,形成自己的競爭優勢,才有可能在國際市場上站穩腳跟。
王懷相:高鐵是陸路運輸設備中的“明珠”,已經形成了具有完整的智慧財産權、中國獨有和豐富的經驗、數據、技術、産品和品牌,具備了較強的國際競爭力。圍繞高鐵的發展,我國冶金、機械、建築、電力、資訊、精密儀器等相關行業都積極投入研發,很多精密、高技術含量的零部件已經實現了國産替代進口。從這個意義上説,高鐵給我國運輸裝備業樹立了榜樣,也為我國高新技術産業發展搭建了平臺。
記者:高鐵的發展,對於物流、旅遊等服務業的發展又將起到怎樣的作用?
李佐軍:我國已經進入消費結構不斷升級的階段,老百姓從過去主要對吃、穿、住、行、用的需求,上升到對學、樂、康、安、美(學習的需求、快樂的需求、健康的需求、安全的需求、美麗的需求)的更多需求。高鐵的快速發展,有利於旅遊業等服務業的發展,可以更好地滿足老百姓對健康、快樂等方面的需求;同時帶動文化産業等相關産業的發展,滿足老百姓對快樂、美麗等方面的需求。
王懷相:高鐵的發展,活躍了沿線吸引區各種資源要素和人員流動,實現了“人便其行,貨暢其流”。這種便利性對於物流、旅遊等第三産業發展的推動作用將逐漸顯現。例如,高鐵開通以後,城市之間的時間距離縮短,遊客的出行成本降低,許多人利用一個週末或者小長假出門旅遊的想法更容易兌現,形成了“高鐵旅遊熱”。而旅遊業的發展,帶動的不僅是餐飲、住宿等行業的發展,還將為文化産業、健康休閒等産業的發展帶來更多商機。
從生産性服務業的角度看,高鐵建成以後,不僅自身可以承擔一些高附加值貨物的運輸,也能釋放既有鐵路線路的貨運能力,進一步優化與公路等其他運輸方式的分工,優化綜合運輸體系,降低物流成本在經濟發展中的比重。
創造生活新時空
記者:有一種觀點認為,高鐵票價過高,離老百姓越來越遠。對此,您怎麼看?
李佐軍:目前我國高鐵客運票價主要實行政府價格管制。在這一前提下,高鐵客票定價主要考慮的是建設和運營等成本。從老百姓的角度來看,大家肯定希望票價越低越好。但如果票價太低,企業就會面臨很大的壓力。
解決高鐵客票價格問題的關鍵是要面向市場,由市場供求關係來決定客票價格。而在市場機制還不能完全起作用的情況下,行業應打破壟斷,企業應大力推進內部改革和科學管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使票價與老百姓可承受的價位更接近。
劉斌:如果從高鐵的運作成本、速度、舒適度等綜合因素看,高鐵的票價並不高。對於支付能力比較強的客流,高鐵票價還是可以接受的。從現實國情看,如果現在就把高鐵作為鐵路客運的基本形式,與老百姓的每人平均收入相比,高鐵票價確實有些高。高鐵的發展,票價的確定,還應與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水準更加協調。
王懷相:高鐵價格水準的高低,市場最有發言權。高鐵開通運營以來,運輸需求旺盛,運量呈穩步增長態勢,甚至個別車次還是一票難求。以京滬高鐵為例,開通運營不到4年時間,日均客流量從2011年13.2萬人次攀升到2014年上半年的27萬人次。2014年9月30日,京滬高鐵創造了單日最高運送旅客41.6萬人次。這些數據表明,高鐵正在加速走進百姓生活,票價還是能為乘客所接受的。
記者:過去我們強調“鐵路是民生工程”。在高鐵時代,如何看高鐵發展對於改善民生的重要意義?
李佐軍:高鐵的發展,以及其帶動相關産業的發展,將會解決一部分勞動力的就業;從收入來看,高鐵節省了大量的時間成本,降低了交易成本、運輸成本,將增加企業和創業者的收入。總之,高鐵的發展,將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人民群眾的生活品質,為廣大人民群眾創造更加美好的新生活空間。
王懷相:鐵路線路是國家重要的基礎設施,也是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運輸方式,非常適合我國國情。高鐵的建設,帶動了當地的經濟發展,提供了就業崗位;改善了當地的交通條件,優化綜合運輸體系結構,降低人員出行成本和貨物運輸成本,促進當地經濟發展,提高發展品質。尤其是對於那些偏遠、經濟不發達地區,通過高鐵,為脫貧致富、縮小與經濟發達地區的差距提供了可能和機遇。(經濟日報記者 林火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