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3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1月外商直接投資大增近三成

  • 發佈時間:2015-02-17 07:34:16  來源:廣州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銀行結售匯連續六個月逆差 但資金流出狀況有所改善

  廣州日報訊(記者 周慧)國家外匯管理局昨日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1月,銀行結售匯逆差504億元人民幣(等值82億美元),是銀行結售匯第6個月呈現逆差,不過資金流出狀況有所改善。同日,商務部公佈的數據則顯示,1月外商直接投資(FDI)同比大增29.4%,遠高於去年年底的增速。昨日,在岸人民幣兌美元收盤下跌0.13%,報6.2485元,盤間一度較中間價6.1273貶值1.9%,逼近跌停線。

  1月結售匯逆差504億元

  外管局國際收支司司長管濤此前曾表示,銀行結售匯逆差和其他諸多指標早已顯示我國出現資本外流且流出壓力逐漸加大。今年1月份銀行結售匯逆差504億元人民幣(等值82億美元),事實上央行外匯佔款和外匯儲備餘額變動也早現端倪。2014年末,央行外匯佔款餘額27.1萬億元,較上年末新增6411億元,增幅較上年減少77%。交銀國際董事總經理兼首席策略師洪灝稱,降準只是為了緩衝資本外流和外匯儲備下降所帶來的影響。

  瑞銀指出,2014年四季度FDI以外的資本流出規模高達1600億美元、全年流出3200億美元以上,流出渠道包括證券投資、貿易信貸、其他境外借款、套利資本以及資本外逃。其認為人民幣升值預期消退和境內外利差收窄是推動資本外流的主要因素,而資本管制放鬆可能也助推國內企業和居民增加海外資産配置。預計今年央行將使用多種政策工具提供流動性支援。

  吸收外資勢頭良好

  儘管資金外流壓力增加,但昨日商務部公佈相關數據顯示,1月實際使用外資金額139.2億美元,同比增長29.4%。全國吸收外資呈現良好勢頭。當月,全國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2266家,同比增31.8%;合同外資金額332.1億美元,同比增長126.2%;實際使用外資金額139.2億美元,同比增29.4%。

  當月服務業實際使用外資的規模為91.8億美元,佔到總量的66%,同比增長45.1%,不含銀行、證券、保險業的其他金融服務業實際使用外資46.2億美元,同比增速高達1261.7%。

  隨著1月CPI步入“0”字頭時代,PPI持續負增長,市場開始擔心經濟會出現通縮。對此,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表示,“從我們目前掌握的情況看,我們認為關注是有必要的,但是現在還不至於産生大家所擔心的這種情況。” 事實上,從去年下半年以來,市場對於通縮的關注度就日益提升,不過,多數分析人士仍認為,目前僅是工業領域通縮,還沒出現全面通縮的情況。

  趨勢

  跨境資金將呈現雙向震蕩格局

  昨日,盤中人民幣即期匯率較中間價下跌1.9%,逼近跌停線。有交易員稱,目前人民幣匯率尚未顯現出單邊趨勢,但需警惕資本進一步流出的風險;在短期貶值預期仍較濃厚下,央行擴大日波幅限制的可能性甚微。

  摩根大通私人銀行亞洲投資專家指出,鋻於通脹趨緩,PPI繼續出現負值,人民幣貶值3%~5%的可能性現在漸漸升高。人民幣兌美元可能貶值,但兌其他非美貨幣可能升值。

  國家外匯管理局上週日發佈2014年跨境資金流動監測報告稱,今後一段時期,中國將繼續呈現跨境資金有進有出、雙向震蕩格局。作為應對內外衝擊的應急手段,匯率可以在短期內保持相對固定,但絕不能長期不變,否則可能背離經濟基本面,導致失衡和扭曲不斷積累。

  新聞連結

  節前仍有“放水”可能

  廣州日報訊(記者潘彧)昨日,市場消息稱,央行繼續針對央票及正逆回購需求進行詢量,其中逆回購期限為14天、21天。本週公開市場並無到期資金,僅有一個公開市場操作日。業內人士認為,春節之前,央行還有一個公開市場操作日,考慮到春節前返鄉高峰在即,取現壓力較大,且短期有企業繳稅的因素,節前資金面仍可能偏緊張,央行仍有動力繼續進行流動性投放,維持資金凈投放的態勢。

  廣州日報訊 (記者李婧暄)昨日,央行發佈1月份金融市場運作情況。情況顯示,2015年1月,金融市場總體運作平穩。債券市場發行量同比明顯增加;貨幣市場成交量同比增長顯著,主要品種利率有所下行。

  數據顯示,2015年1月份,貨幣市場成交總量共計25.1萬億元,同比增加74.1%,環比減少5.9%。

  1月份,同業拆借加權平均利率為3.10%,較上月下行39個基點;質押式回購加權平均利率為3.10%,較上月下行39個基點。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