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17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科教融合”,助推“高等教育轉型”

  • 發佈時間:2015-02-17 01:30:50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教師在教學中必須使自己傳統的權威意識向平等意識轉變,必須由知識的傳授者向學習的指導者轉變,必須由傳統的‘一刀切’向教學個體化轉變,必須由單純的執教者向主動的開發者轉變。”

  “我們渴望老師能把教科書上詞彙後面的背景講清楚,把世界上對這個詞彙最新的闡釋介紹給我們。”

  “一個老師,知識儲備越豐富,可供調動的知識越多,運用起來就可能越靈活;自己思維越開闊,了解到的東西越新,才能讓學生接觸到最前沿的資訊。”

  ……

  這是近日第三軍醫大學舉辦的以“科教融合、打造一流教育”為主題的創新教育大討論專場活動現場。在“長江學者”、總後勤部“科技金星”吳玉章教授的主持下,來自基礎部的4位教授和4位學員代表圍繞“教育的主體發生了什麼變化、不利於科教融合以及創新教育的問題、課堂教學中以及創新教育實踐活動中如何開展科教融合”四個部分開展討論。

  臺上討論的異常激烈,台下的師生也通過微信公眾平臺或手機短信、小紙條等方式提出問題、參與討論。學校羅長坤校長評價道:“創新教育大討論以科教融合為切入點,很好的詮釋了創新教育的概念和內涵。”

  在第三軍醫大學,“教育與科研必須緊密結合”已形成了共識,樹立“科教融合”的辦學理念,使最前沿的科學研究成果源源不斷地為教育提供不竭動力,以此推進科技與教育協同育人,促進科研與教學互動、科研與人才培養結合,著力加強學員的創新實踐能力培養,實現科技與教學的合作共贏。

  理念一、教師在課堂上一定要教給學生科學的思維方式和正確的科研方法——

  “科教融合”,課堂是起點

  作為第三軍醫大學的教學“主陣地、排頭兵”,基礎部首先在課堂教學上開展“科教融合”:課堂教學不光打牢“三基”——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同時還要講學科歷史、講學科前沿、講學科趨勢。

  “哲學家也是數學家的whitehead曾講過,拋開了教科書和聽課筆記,忘記了為考試所牢記、所背的一切,剩下的東西才是最有價值的,才真正能夠被稱為是教育。”醫學遺傳教研室主任白雲教授説。

  在校黨委的支援下,基礎部制定下發了《關於開展創新性教學的實施方案》等規章制度,積極引導各教研室開展創新教育,大力推進課堂教學改革:

  ——開展以科學探究為導向的經典文獻閱讀、專題研討課、案例研讀課等課程;

  ——推行以問題為導向的案例式、啟髮式、討論式、參與式授課方法,充分激發學生內在潛力與學習動力,使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學會科學的思維方式,實現課堂教學由接受性向研究性轉變;

  ——積極推行“學術英語訓練”,開展雙語教學和全英文教學,生化、生理、微生物等教研室已在部分班次部分章節試行雙語教學和全英文授課。

  ——堅持“請進來、走出去”。堅持實施外籍教授為本科生授課制度,邀請法國國家科學技術研究中心Giaume Christian教授和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醫學院Jonah R. Chan教授等國際知名專家教授定期為本科生授課。實施本科生國際化“1+1”培養模式,積極與美國國立衛生院、德國慕尼黑工業大學開展聯合培養。不斷開闊國際視野,為今後五到十年儲備中堅力量。

  理念二:同學們在課堂上掌握了理論,也通過了考核,可是此時的書本知識仍然停留在淺層次,不能解決實際問題——

  “科教融合”,實踐是關鍵

  課堂教學轉型了,課堂品質提高了,學生不再為課本和考試所束縛,開始思考一些科學問題。於是,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學校又制訂了相應的培養方式,讓“優者更優”。

  學校鼓勵有基礎、有興趣、學有餘力的本科生提前進入實驗室,提前開展科研能力培養,提前在國際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讓本科生提前體驗創新的樂趣和科學的魅力。

  學校啟動本科生導師制,充分發揮指導老師“導向、導學、導心”的作用,指導學員開展科學研究。基礎部就有90余名本科生導師,每年指導100多名本科生進入實驗室;舉辦本科生暑期學校,對本科學員的基本技能和科學素養進行系統培養,為學員提供系統掌握前沿技術的學習平臺;在生理、生化、微生物、細胞等學科創新教育實驗班;開展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活動,組織各種 “學科論壇”和“國際學術論壇”。

  學校有許多的“奇思妙想”。每年有40個名額讓學生自己報選題做創新活動,被選中的項目,學校會根據其價值投入5千到1萬元的資金幫助學生做研究。這樣的投入,讓學生成長得很快,有的學生本科期間就能做出研究生的項目。

  “我們培養學員目標是臨床大夫+臨床科學家。”吳玉章教授如是説。

  理念三:高校的教育教學一定要和前沿接軌,才能真正培養有創新、有創造力的人才——

  “科教融合”,壓力轉動力

  經過長期實踐探索,第三軍醫大學本科生創新能力不斷提升,參加全國大學生創新創業年會,獲十佳優秀論文,取得“軍隊院校”“西部院校”“醫學院校”三個唯一的佳績;首次組隊參加全國基礎醫學創新論壇暨實驗設計大賽,獲一等獎2項、二等獎3項、三等獎2項、優勝獎1項,獲獎等級和數目均居參賽高校前列;本科生年發表SCI論文近百篇,單篇最高影響因子達到12.46;多名本科生在老師指導下,在國際會議上作學術報告。由於成績突出,該校基礎部獲“重慶市教育系統先進集體”稱號,創新教育經驗和成績在SCIENCE專刊專題介紹。

  第三屆全國基礎醫學創新論壇暨實驗設計大賽一等獎獲得者吳曉玥同學説:“在指導老師指引下,搜尋文獻、進行實驗設計、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都得到了全面提升,同時鍛鍊了表達能力、學習交流能力,對我以後的科研道路受益匪淺。”

  “我們老師要給學生倒出半桶水,首先自己就得有一桶水。學生的創新能力不斷增強,需要的‘水’也越來越多,為了保有‘一桶水’,我們不得不最大限度地提高自己的科研素養,努力地關注學科發展,走向學科前沿,不斷擴大眼界,力爭把最新的思想、知識和方法及時傳授給學生。這一切,既是壓力,也是動力。”老師們説。(李燕燕 徐虎 本報記者 馮競)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