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包競賽是誰的狂歡
- 發佈時間:2015-02-17 00:31:23 來源:經濟參考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臨近年關,支付寶與微信支付兩大支付巨頭髮動了火力兇猛的紅包空襲,場面熱烈令人興奮不已。
數據顯示,從2月11日到2月19日,支付寶將與品牌商戶一起向用戶發放價值約6億元的紅包。其中購物消費紅包約4.3億元,現金超過1.56億元;而微信則宣佈將聯合商家推出春節“搖紅包”活動,送出金額超過5億元的現金紅包及超過30億元的卡券紅包,總額達35億元。
很快,眾多網友熱血沸騰地投入其中,打地鼠的打地鼠,搖一搖的搖一搖。搶紅包廣受追捧,並非沒有理由。首先是看上去數額巨大,不少人正在幻想,“中了500萬,我該怎麼花呢?”在利益誘惑下,人們趨之若鶩,所謂“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其次是,操作簡單、時間成本低。許多人抱著蒼蠅肉也是肉,閒著也是閒著的心態,搶個紅包,運氣好還可以買顆茶葉蛋吃。
然而,紅包盛宴很快陷入“冰火兩重天”。一邊是大力追捧,一邊則是激烈聲討,“搶紅包各種坑爹,感覺這輩子都不會再愛了!”
那麼,紅包競賽究竟是誰的狂歡?
從去年開始,人們便欣然接受了這個商家的行銷競賽,在享受商家給予的蠅頭小利同時,卻逐漸忽視了商家的逐利性和行銷的不單純。所以人們會在沒有達到預期目標時對其心生不滿。天上掉餡餅這種好事不是人人都有幸碰到,所謂期望越大失望就越大,很多網友專心蹲點刷屏搶紅包卻兩手空空,更多網友搶到的是各種雞肋的優惠券,比如“瑪莎拉蒂代金券15元”。這難免引發網友的大量吐槽和抱怨。
無論如何,總會有人受益的。因為我們發現,紅包大戰已經不是單純的微信與支付寶的行銷大戰,而是許多企業的行銷盛宴。這是給他們自己的紅包。
紅包天生具有社交基因,能夠使用戶産生強烈的參與感,使其天生適合娛樂行銷,因此紅包成為企業行銷和圈住用戶的新方式,借助“搶紅包”活動,商家品牌得到更多的展示。在這次紅包大戰中,紅包的行銷優勢得到充分體現。
首先,在春節搶紅包活動中,無論是支付寶還是微信支付、百度支付,各家支付巨頭的移動支付用戶量都將出現暴漲,這為接下來的移動網際網路業務提供了很好的支付基礎環境。他們是第一波受益者。
然後就是參與紅包大戰的各家企業都獲得了用戶流量紅利。支付寶紅包中浦發信用卡和快的打車,微信搖一搖紅包中京東、陸金所、伊利等,微網志紅包和QQ紅包中數不勝數的企業,都積極參與紅包遊戲。對一些商家來説,只是投放了一些虛擬的優惠券,就獲得大量的新增用戶,這無疑是件不錯的生意。如此説來,這紅包不算是給用戶的,倒好像給商家自己的。
無論是阿里巴巴還是騰訊,贈紅包都將會是一個長期的行銷行為,紅包的普及將會使移動支付用戶數量越來越多,紅包的行銷方式也會讓越來越多的廣告主受益。只是,希望紅包行銷能夠更溫暖更厚實一點,不能讓行銷痕跡太過明顯,最終破壞用戶體驗。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