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經合組織:政府項目成跨國行賄重災區

  • 發佈時間:2015-02-15 08:21:00  來源:人民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原標題:經合組織:政府項目成跨國行賄重災區

  從科技巨頭美國惠普公司賄賂俄羅斯政府官員,到日本諮詢公司收買越南國企高管,去年不少跨國行賄大案的曝光與懲處受到國際社會廣泛關注。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以下簡稱“經合組織”)去年12月發佈的《跨國行賄報告》指出,政府發起的公共項目是跨國公司行賄的重災區,57%的跨國行賄行為是為獲得政府項目合同;另外,大型企業是跨國行賄行為的“主力”,大企業跨國行賄案件佔案件總量的60%。

  報告還澄清了針對跨國行賄的幾大誤區,包括跨國行賄的發生次數多少與國家的富裕程度關係不大,發展中國家不應被扣上“重災區”的帽子;跨國行賄的始作俑者並不是個別不懂規矩的員工,而多為企業高管。

   1 企業高管多參與

  經合組織在這份報告中説,研究人員經過梳理1999年至2014年6月1日發生在87個國家的427起已作判決的跨國行賄案,得出了上述結論。

  報告強調,儘管涉案的不少跨國大企業已經受罰,跨國行賄案件數量自2011年以來也有所下滑,但如今這類案件的數量仍處於歷史高位。

  據統計,已經提供或被接受的賄款總額超過30億美元,其中單筆賄款最多達14億美元,最少只有13.17美元。

  約三分之二的跨國行賄案例集中在四大領域,分別是採掘業(19%),建築業(15%),交通和倉儲業(15%),資訊和通訊業(10%)。

  研究人員指出,與輿論看法不同,在超過一半的跨國行賄案件中,跨國公司的高管對行賄有所知情,甚至是參與或主導腐敗活動。換句話説,大多數跨國行賄案件“並非係一兩個不守規矩的員工所為”。

  跨國行賄案的始作俑者中,企業總裁或首席執行官佔12%,其他管理層人員佔41%。

  2012年,媒體披露全球最大零售連鎖企業沃爾瑪公司墨西哥分公司為取得在當地開店的許可,向墨西哥官員行賄2400萬美元。2013年年初,一些沃爾瑪公司內部電子郵件曝光,顯示其前任首席執行官麥道克早已對墨西哥分公司行賄一事有所知情。2005年10月,沃爾瑪公司的法律顧問曾致信麥道克,告知墨西哥分公司的不當行為,麥道克那時雖還未晉陞為公司首席執行官,卻已是一名高管。

   2 政府高官爭漁利

  從受賄者角度分析,統計結果顯示,公職人員佔絕大多數。

  由政府發起的公共項目是跨國公司行賄重災區,57%的跨國行賄行為是為獲得政府項目合同;海關是跨國行賄第二大災區,12%的跨國行賄旨在疏通報關;稅務領域緊隨其後,6%的跨國行賄是為得到優惠稅收待遇。

  在受賄者中,國有或國家控制的企業員工所佔比例最大,達27%,海關人員11%,衛生部門官員7%,國防官員6%,稅務官員4%,交通官員3%。以去年3月曝光的日本諮詢企業行賄越南國有鐵路公司為例,日本交通技術株式會社當時向日本檢方供認,企業曾經賄賂越南國企官員,從而獲得一個為河內城鐵建設項目提供諮詢的機會。

  截至去年5月上旬,有多名越南交通系統公職人員因此遭停職、受調查,越南鐵路總公司副總經理陳國棟等人遭警方逮捕。

  經合組織秘書長安赫爾·古裏亞在談及《跨國行賄報告》時説:“腐敗阻礙經濟增長與發展,而參與腐敗的人必須被繩之以法。在企業管理中,防止經濟犯罪應該成為其重中之重;與此同時,政府採購項目應該以公平、透明且可問責的方式進行。”

   3 跨國行賄不分國

  調查人員還發現,和人們想像不大相同的是,跨國行賄案發生的頻率與一個國家的發展程度關係不大,並非發達國家就比發展中國家“更清廉”。

  古裏亞在介紹這份報告時説,發生在發展程度中等及以上的國家的跨國行賄案例,佔統計總數的大約三分之二。“事實説明,跨國行賄是一個從發展中國家到發達國家普遍存在的現象。”

  以去年年底總部位於法國巴黎的醫藥巨頭賽諾菲的一樁醜聞為例。據公司司法部門一名美國前員工爆料,賽諾菲為了在美國推廣“來得時”為主打的多種治療糖尿病藥物,以“通訊費”或“印刷費”名義向美國醫生行賄,金額達3400萬美元。

   4 經合組織發“預警”

  研究人員發現,跨國行賄普遍增加了商業運營的成本。平均而言,賄款金額相當於總交易額的10%,或超過企業收益的三分之一。

  而這筆增加的成本最終會分攤到公司員工身上。“在那些勞動者保護法相對薄弱的國家,一些(跨國)企業就會少付工資。”

  跨國行賄同樣破壞了正常的市場經濟秩序,造成企業和政府之間的不良關係。換句話説,個別公司利用不法手段獲得了本應由其他公司正常得到的商業訂單。

  研究人員在報告中説:“這些初步結果顯示,各國政府應該加強反腐法律,保證涉案人員得到有力、恰當的處罰。”

  上世紀90年代以來,經合組織力圖在打擊跨國商業腐敗領域發揮國際性作用。依託1997年通過的《關於打擊國際商業交易中行賄外國公職人員行為的公約》,經合組織建立起一個協調打擊跨國行賄的國際平臺,迄今已有34個經合組織成員國以及俄羅斯、巴西等7個非成員國共計41個國家簽署該公約。

  就在去年10月,經合組織還提示,法國和土耳其需進一步加強打擊跨國商業活動中向外國公職人員行賄行為的力度。

  經合組織還指出,近年來被判決的海外行賄案件呈逐年增加趨勢,到2011年達到78例,但此後便有所下降,2013年僅有42例。

  經合組織認為,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並非是各國缺乏查處企業海外行賄案件的意願,而是因為行賄手段越來越隱蔽。實際上,查處此類案件的時間正呈逐年增加趨勢,1999年時只需要兩年,如今卻需要7年。

   5 行賄大案比比是

  經合組織雖未在《跨國行賄報告》中明確指出究竟是哪些大企業因跨國行賄被判有罪或因此受罰,但就在去年,還是有不少跨國行賄案件被媒體曝光後引發國際社會廣泛關注。

  去年4月,英國媒體報道,制藥企業葛蘭素史克因賄賂波蘭醫生面臨刑事調查。據英國廣播公司新聞調查節目《廣角鏡》報道,2010年至2012年,葛蘭素史克通過賄賂波蘭醫生,推銷其抗哮喘藥物舒利迭。波蘭中央反腐局説,當時已有13名涉案人員被控。

  2013年以來,葛蘭素史克這家英國最大的制藥公司開始連續陷入海外賄賂醜聞。在中國,它被控在2007年至2010年間,通過數家旅行社對醫生和官員進行行賄;2014年4月,葛蘭素史克對外公佈,公司正在對其員工在伊拉克的“不正當行為”進行調查。

  美國科技界龍頭老大惠普公司同樣難逃跨國行賄醜聞。同在去年4月,惠普證實,因其在俄羅斯、波蘭和墨西哥的子公司為獲取商業利益違反美國反腐敗相關法規,該公司同意向美國司法部和聯邦證券交易委員會支付約1.08億美元罰款。

  按美國司法部的説法,惠普俄羅斯分公司承認,曾為獲得俄羅斯聯邦檢察總長辦公室的合同賄賂俄政府官員,違反美國《反海外腐敗法》的反行賄和會計條款。在談及惠普俄羅斯分公司的行賄案時,美國聯邦調查局負責此案的官員安德魯·麥凱布説:“5年多來,惠普俄羅斯分公司的高管參與行賄俄羅斯政府官員,從而獲得大型項目。”

  另外,惠普波蘭分公司和墨西哥分公司承認為分別獲得波蘭國家警察總局和墨西哥石油公司的合同而違反《反海外腐敗法》的會計條款。

  1977年生效的《反海外腐敗法》禁止美國企業以推進企業利益為目的向外國官員提供賄金和賄禮。

  美國助理司法部長布魯斯·斯沃茨在一份聲明中説:“惠普的幾家子公司創建行賄基金,還成立空殼公司和銀行賬戶用於洗錢,為掩蓋行賄活動使用兩本賬冊,用匿名電子郵箱或手機安排行賄地點。”(記者 杜鵑)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