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5月16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協同狙擊甲型H1N1流感入侵

  • 發佈時間:2015-02-15 01:30:42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行進中國·科技獎勵篇

  本報記者劉 垠

  當“我國首次對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有效防控及整合創新性研究”出現在2014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名單時,很多人覺得這份殊榮實至名歸。

  由傳染病重大專項等10多個課題承擔,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等29家單位完成,主要完成人46名,在診斷試劑、預警預測、重症治療、疫苗研發等方面取得8項世界第一的研究成果……

  枯燥的數字背後是一份傲人的成績單。86歲的侯雲德院士卻説,這歸功於舉國體制協同攻關的創新模式,才讓這項研究成果對全球甲流防控做出重大貢獻,併為我國重大傳染病防控和科技攻關整合創新提供了成功範例。

  時間倒回至2009年3月,墨西哥和美國等先後發生甲型H1N1流感。3個月後,WHO宣佈將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警告級別提升為6級,全球流感大流行。彼時,正值我國建國六十週年大慶,由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侯雲德院士牽頭的研發團隊迎難而上。

  “流感大流行應對的首要前提是要具備快速而準確的檢測方法。我們在獲得病毒後72小時內,率先研製成功敏感性和特異性均很高的甲流病毒檢測試劑,早于美國公佈的甲流特異性檢測方法5個月。診斷試劑迅速下發全國,使全國在疫情傳入前就具備了甲流檢測能力。”侯雲德告訴科技日報記者,利用“十一五”傳染病重大專項支援建立的全球最大的流感病原學監測平臺,實時監測甲流病毒流行變化趨勢;通過持續不斷的大規模基因組測序,實時追蹤了甲流病毒的變化情況,並向全球發佈了500余株甲流序列;通過準確掌握我國病毒的致病性和耐藥性特徵,為全球疫情預測、指導臨床抗病毒治療和疫苗免疫接種等提供了科學依據……

  事實上,中國對重大傳染病的防治防控早有佈局。在尚未出現甲流疫情時,我國就建立了由國家衛計委牽頭,科技部等38個部門參與的聯防聯控工作機制,實施舉國體制、整合創新,確定了“高度重視、積極應對、聯防聯控、依法科學處置”的防控原則。依託聯防聯控機制優勢,發揮傳染病重大專項支撐作用,強化中西醫結合、防治結合和軍地結合,以機制創新推動科技創新,以科技創新支撐疫情防控。

  “以傳染病專項總體組為核心的聯防聯控機制專家委員會,始終科學把握疫情變化發展趨勢,適時提出調整完善防控措施建議。”侯雲德坦言,每一次防控策略調整,都有整合創新的研究成果為支撐,真正對全國防控工作起到了科學指導作用。

  專家委員會根據疫情應對不同階段的防控需要,及時部署科研工作,並快速攻克檢測、診斷、治療、疫苗等技術難題。比如,由科技部成立的“疫苗”和“診斷試劑”兩個産學研創新聯盟,通過開展全國多學科大協作攻關研究,取得了國際領先、舉世公認的重大科技創新和突破,為制定國家和衛生部門流感大流行的防治技術規範體系等各類技術方案38項提供了科學依據,實現了疫情防控工作的“科學分析、科學決策、科學應對、科學處置”,在人類歷史上首次實現了對流感大流行的有效干預和控制。

  從2009年6月上旬獲得疫苗株起,侯雲德帶領團隊迅速完成了疫苗株三級種子庫建立與檢定、疫苗品質檢定體系建立和動物學實驗等疫苗研製工作,成功在國際上率先研製了符合國際標準的甲流病毒裂解疫苗。組織實施了全球規模最大(12691人)、時間最早(7月22日)、品種最多(不同劑量、有佐劑和無佐劑、裂解和全病毒7個品種)的雙盲、隨機、對照的臨床試驗。參與臨床試驗的企業均獲得新藥證書,並創造了87天研製成功大流行流感疫苗的記錄,也使我國流感疫苗産能由原産1.26億劑次增加到2.85億劑次,提高了我國應對流感大流行的能力。

  相關數據顯示,全國累計接種1.05億劑次,通過疫苗大規模接種,有效遏制了甲流疫情蔓延。甲流疫苗上市後,全國迅速啟用了疫苗上市後安全性監測網路系統,通過建立全球規模最大甲流疫苗接種個案數據庫(7000萬個案),證明了國産甲流疫苗較好的安全性,為推動我國疫苗産業實施“走出去”戰略邁出了重要一步。

  以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薛瀾教授為首的第三方進行了系統評估,結果表明,“我國首次對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有效防控及整合創新性”收穫的八項國際第一的研究成果,大幅降低了我國的發病率和病死率,病死率較國際降低5倍;減少了2.5億人發病和7萬人住院,社會收益約2000多億元。

  “面對突如其來的甲型HI1N1流感,我國沒有像美國等國家宣佈衛生緊急狀態,穩中有序地保障了國慶六十週年等重大活動的順利進行,使我國的社會和經濟活動未受嚴重影響,政府公信力和國際形象顯著提升。”侯雲德説。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