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8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百姓為啥對治污效果感受不深

  • 發佈時間:2015-02-14 05:13:57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北京2月13日訊 記者曹紅艷報道:在今天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環保部副部長翟青表示,“十三五”時期我國將繼續把環境品質改善作為一項非常重要的任務來抓,努力讓人們感受到總量減排帶來的環境改善。

  數據顯示,2014年,首批實施新環境空氣品質標準的74個城市PM2.5的年均濃度平均下降11.1%,達標天數比例平均增加了5.5個百分點,重度及嚴重污染天數比例下降3個百分點。此外,記者從環保部獲悉,預計2014年全國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的年度削減任務可全面完成,其中氮氧化物減排取得了“十二五”以來的最好成績。

  儘管主要污染物的總量減排成績單不錯,但老百姓並沒有感受到空氣品質有明顯改善。公佈的數據和大家的感受緣何形成較大反差?對此,翟青表示,總量減排的數字看起來很好,但問題是環境品質並沒有好起來。

  翟青認為,總量減排作為一項制度,在推進環保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確實發揮了很大作用。他舉出幾組數據:在污水處理能力方面,“十一五”初期我國污水日處理能力是5200萬噸,現在是1.7億噸;在火電行業脫硫脫硝方面,脫硫能力從“十一五”起步時的少數火電機組有設施,現在安裝率達到95%;“十二五”開始起步的火電機組脫硝,現在安裝率達到82%;鋼鐵、水泥、平板玻璃等行業的環保基礎設施也發展很快。

  “如果這些行業這些年沒有上這些設施,空氣品質、水環境品質將會更加糟糕。”翟青説,作為一項污染防治制度,總量減排對於有效遏制環境品質惡化功不可沒。

  翟青表示,存在的問題也必須正視。一是現在我國污染物排放總量太大,遠超出環境容量。無論是水還是大氣,主要污染物排放都在2000萬噸以上,“十一五”以來總量下降的幾個百分點,難以帶動環境品質的全面改善。二是總量控制範圍不夠。對大氣影響比較大的煙塵、粉塵、揮發性有機物等污染物,還沒有納入總量控制範圍。

  翟青表示,從明確考核要求、出臺配套政策,到執法監督、重點行業污染治理,去年各地區各部門在大氣污染治理方面做了很多努力,也取得一定成效,但還有3個問題值得重視:

  第一,不能過度強調城市間的影響。“有些城市在分析污染原因時,首先強調受到其他城市的影響,有説影響超過30%、40%的,甚至有超過50%的。”翟青説,相互之間的影響是有的,但現在決不能過分強調相互之間的影響,否則勢必影響各項措施的落實。

  第二,各地需重視重污染天氣的應對工作。“重污染天氣危害極大,百姓的意見也很大。重污染天氣對完成大氣污染治理的目標任務也有很大影響。”翟青談到,各地對重污染天氣一定要高度重視,一旦發現問題,立即採取措施,想盡辦法把排放量減下來。

  第三,對大氣治理的長期性、艱巨性和複雜性要有充分認識。社會上有觀點認為,大氣治理見效太慢。對此,翟青表示,污染物排放量與經濟結構、能源結構、生産方式、生活方式都有很大關係。污染治理需要有一個過程。“如果過分著急,一定會影響相應措施的落實,而且容易走偏,出現弄虛作假、數字造假等情況。但我們還要保持強烈的緊迫感和責任感,不能因為一時半會兒改變不了就不作為。”翟青説。

  翟青透露,在“十三五”的工作安排中,總量減排作為新《環保法》明確的一項制度,會繼續堅持下去。此外,備受關注的《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也已進入報批程式,即將出臺。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