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紀錄片《超級中國》為什麼在南韓熱播

  • 發佈時間:2015-02-13 02:31:11  來源:新京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外參

  日本擁有核心技術,中國擁有廣闊市場,那麼夾在中間的南韓有什麼自己獨特的優勢?紀錄片《超級中國》,依然是長期以來這種自我設問的一個變種,表達了南韓人內在的危機感。

  南韓KBS電視臺熱播紀錄片《超級中國》,想來不該讓我們感到過於意外。南韓社會分層,表達充分自由,有人唱衰,也有人讚美,這都是正常的。在我的南韓朋友中,甚至還頗有一些“中國通”。

  需要説明的是,儘管KBS電視臺在南韓的影響力相當於我們的中央電視臺,但畢竟,它並不代表官方立場,因此,如果我們在紀錄片中強烈感受到了讚美,也要明白他們的目的,還是在幫助國民了解中國,理解中國,從而增強全民的危機感和緊迫感。如果説,紀錄片中有一些過頭話,那也是基於資訊不對稱或國情不同而産生的誤解。

  南韓人為什麼要借中國來表達危機感?這是因為,他們的危機感,用“三明治”這三個字就可以充分表達了:日本擁有核心技術,中國擁有廣闊市場,那麼夾在中間的南韓有什麼自己獨特的優勢?地域狹窄、缺少資源,南韓到底能靠什麼來參與亞洲競爭?紀錄片《超級中國》,依然是長期以來這種自我設問的一個變種。

  但我們更應分辨和留意,這部紀錄片要喚醒的是危機感本身,而並不是要表達“中國崛起會給南韓帶來危機”。相反,南韓社會上下一致認定,中國時代恰恰是南韓發展的重大機遇。因此,學漢語熱潮在南韓已經持續了近二十年,漢語學習人口已經超過了英語學習人口,在著名的首爾市江南區繁華地段,“123中國語學院”的大字招牌極為醒目。而且,全球第一家孔子學院,也正是開設在首爾。

  事實上,南韓人一直都沒有停止了解中國的努力,單説電視臺,每年都會播出大量有關中國的採訪報道和紀錄影像,只不過,此前大多偏重介紹人文與歷史,如三國遺跡或高句麗王陵等,而像這一次,從政治、經濟到社會、企業,全方位給予正面介紹的,畢竟還不多。

  也許,是南韓人實實在在感受到了,他們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受益者,大企業三星和LG不用説了,韓劇和南韓電影在中國受到熱捧也不用説了,只是出售“爸爸去哪兒”之類的綜藝節目,就已經讓眾多南韓企業賺得盆滿缽滿了。從這個意義上講,這部紀錄片,也是南韓人一種友好的情緒性表達。

  □王元濤(南韓《亞洲經濟》報社北京特派記者)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