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揭心臟支架暴利産業鏈:出廠價幾千 患者買幾萬

  • 發佈時間:2015-02-12 08:21:00  來源:中國廣播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心臟支架每年用掉68萬個

  到底是救命神器,還是暴利工具? 新華社報道肯定其療效,但稱確有利益驅動導致濫用;江蘇每年用量約1萬個,專家稱總體規範

  如果不是因為多留了個心眼,廣州市民鍾女士的父親在7年前險些遵“醫囑”裝上心臟支架。作為最近20年來開展的改善冠心病引起的心肌供血不足,心臟動脈阻塞的新技術,一個小小的金屬支架,竟集聚了如此眾多的社會疑問、傳言乃至強烈質疑。心臟支架,到底是“救命神器”,還是“過度使用”?被“濫用”到何種程度?新華社記者近日採訪了心臟病患者、心血管病專家等,試圖在種種撲朔迷離中接近和還原一些真相。綜合新華社

  我國冠心病介入診療全年超過45萬例,使用支架約68萬個。

  2009年至2011年3年間,我國冠心病介入治療病例平均每例次置入支架1.59個。

  病人的疑問:

  到底有無必要?是不是過度醫療?

  鍾女士的父親70歲時突然感到有點胸悶胸痛,到自己工作了一輩子的廣東某地級市醫院的內科問診,醫生二話不説就上器械檢查,結論是“血管狹窄”,醫囑立即做安裝心臟支架的介入手術。

  鍾女士思疑再三,決定帶父親到廣州找專家看看。沒想廣州醫生的治療結論和方案完全不同:這個年紀,這個心血管狀況就算是正常的;老人的症狀是普通的胃食道反流,胸悶時喝杯熱牛奶就好了。

  一個健康人,險些就被裝上了不必要的心臟支架,究竟是什麼原因?一位被植入5個心臟支架的患者面對記者時,發出疑問:被放入的心臟支架,是否屬於過度醫療?到底有無必要?

  據中國醫療外科植入專業委員會統計,2000年我國心臟介入手術的數量僅為2萬例,而2011年達到了40.8萬例,增長近20倍。

  記者在北京、廣東、安徽等地採訪中,多位專家均承認,這與現代社會心臟病發病率的急劇增長有很大關係,同時,過度使用心臟支架的情況在基層一定程度上存在。

  醫生的選擇:

  技術和風險的考量,利益的驅動

  記者在多地採訪發現:一是出於技術和風險的考量。相比于開胸搭橋手術來説,風險更小、更“微創”的支架,在一些中部地區和基層醫院,更受醫生和患者的青睞。

  據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心血管外科主任鐘志敏介紹,支架並非適合所有冠心病患者,有的人搭橋要好。但是基層很多醫生説放支架“無創”,把放支架的指徵放得很寬,還為病人放入5-6個支架,甚至有媒體報道放入十余個支架,這的確有點多了。“超過3個支架,我們都考慮搭橋。”

  此外,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心血管病醫院醫學博士孫宏濤説,在利益等複雜因素的驅動下,國內冠脈支架的置入有擴大化趨勢。

  共同的課題:

  加強醫生自律,規範支架的使用

  專家認為,減少不必要的心臟支架使用,除了提高醫生的臨床技術水準之外,還需要建立相應的規範,並嚴格執行。

  首先是醫生自律。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常務委員、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長胡大一認為,為規範心臟支架合理使用,醫生要加強自律。

  第二是嚴格按照臨床路徑進行規範,避免不必要的支架使用。鐘志敏認為,應嚴格根據指徵選擇手術方式,可以避免大部分的支架濫用。“搭橋和介入兩種手術無優劣之分,根據適應症來選擇。”

  三是醫保控費。新加坡醫保部門規定,需要放支架的病人,每人最多只能報銷3個。胡大一等專家認為,我國雖然也有“需置入支架超過3個的要和外科醫生會診同意後方可實施”的類似規定,但缺乏必要的監控機制。

  出廠價幾千,到患者那裏成一兩萬

  “暴利”到底去哪兒了?

  幾千——2萬:

  錢都去哪兒了?

  出廠價幾千,到患者那裏變成1至2萬元,中間的巨大利潤去哪了?

  安徽某地級市一位不願具名的藥械代理商介紹,從生産企業到消費者手中,要經過獨家代理商、省級經銷商或地市的次區域各級經銷商、醫院等環節。每個環節加價都在兩成左右。“醫用耗材的溢價通常是5倍,心臟支架的溢價程度最高峰值能達到出廠價的8至9倍。醫藥代表要做的就是要讓自己的支架中標。所以要搞定招標的人,你懂的。還有配送費、開票費和醫院的返點。能做到大醫院裏的品牌都是‘有人’的。”

  流通——醫生:

  誰才是獲益者?

  安徽一位市級醫院心內科醫生説:“出廠價6000,給病人2萬。醫院環節存在加價15%的情況,但難道我們的技術水準不要體現,醫生不要發工資?”

  回扣驅使醫生多放支架?據這位心內科醫生説,不排除個別不規範的小醫院有科室這麼幹,以及個別醫生拿回扣,故意多放支架,但是病歷都要經常抽查。除非整個科室一個有良心的都沒有。“醫生第一個考慮的還是安全。絕大部分醫生沒有發財。”他説。

  一位醫藥代表表示,不排除給醫生回扣的情況。“醫生的回扣也會給,但是不是行銷費用中的大頭。一般是給大主任,他分不分就不知道了。”

  專家:每年約用1萬個支架,總體規範

  鼓樓醫院心臟內科主任醫師徐標説,在沒有心臟介入手術之前,心肌梗死的死亡率在20%-30%。有了之後,死亡率下降至3%-4%。心臟支架是一個非常好的技術。“不過,判斷放不放支架,則很難有一個金標準。”徐標説,“醫生在評估病情時,要權衡利弊,綜合考慮後作出最佳選擇。”

  江蘇省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醫師孔祥清説,目前江蘇一年大概要使用1萬個以上的心臟支架,但這是一個比較保守的數字。因為還有的醫院,網路直報系統還沒有覆蓋到。從總體情況來看,使用心臟支架還是規範的。他説,放支架會有一個基本原則,但沒有非常細緻的標準,國外也沒有。通過手術綜合性分析,能夠知道這個支架放得是否“離譜”。

  孔祥清説,今年他將建議衛生部門,將心臟支架使用是否規範,納入到對整個醫院的考評體系中去。

  據悉,目前江蘇醫院的心臟支架採取的是統一招標。“從3月1日起,價格還要往下降。進口支架大約是1.4萬一個,國産支架已經降到了0.7萬一個。”一名專家説。

  那這個價格是不是就到底了呢?業內人士告訴記者,這個就不一定了,畢竟中間環節太多。“如果心臟支架像基本藥物一樣,從成本核算到中間環節,價格才能壓到最低。”現代快報記者 劉峻

  微信朋友圈中,你或許見過一篇瘋轉的文章《可怕的心臟支架》:“這種在中國普遍使用的手術在國外七八十年代就淘汰了。”“做了這個手術,就意味著在身體裏埋藏了一顆定時炸彈,而且突然發作起來3分鐘內就會死亡,比心肌梗塞的12分鐘死亡還快。”“做了這手術終身吃的藥就是阿司匹林,你不死在支架上就得死在這藥上”……記者梳理了一些百姓關注的焦點問題,對多位專家進行了採訪。據新華社

  告訴你一個真實的

  心臟支架手術

  辟謠

  國際上已經淘汰?

  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心血管外科主任鐘志敏等專家認為,説這種技術在國外被淘汰,完全是誤解。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置入支架開通血管是最有效的方法。這個技術是治療冠心病的常見方法之一,技術在國內外已非常成熟。

  體內的定時炸彈?

  據安徽省立醫院心內科主任嚴激介紹,心臟支架的技術在日益進步,“臨床副作用越來越小、術後效果越來越好,是國內外充分肯定的成熟技術。帖子裏裝上支架就會發生再次堵塞的説法絕對是危言聳聽。”他説。

  不是死在支架上

  就是死在藥上?

  臨床上治療冠心病主要有藥物、支架和心臟搭橋三種。嚴激介紹,不管採取支架還是搭橋,藥物都是同時使用的。冠心病患者當然要終身服藥,常用的有阿司匹林等五種藥物。説阿司匹林致癌是沒有醫學常識的人鬧的笑話。

  搭橋或支架,選哪個?

  專家介紹,選擇治療手段,須嚴格遵從適應症。搭橋適用於左主幹病變、三支病變、伴有心功能不全、伴有糖尿病、冠心病心肌梗死後並發癥等患者;支架手術適用於冠狀動脈造影檢查後,確定狹窄部位堵塞度,超過75%常發生心肌梗死、30-65歲的患者。

  做完手術,一勞永逸?

  鐘志敏説,手術主要起到緩解症狀、穩定病情的作用,要想達到良好的效果,術後護理不可忽視。除堅持服藥外,可適當運動,如散步,不能劇烈運動;科學飲食,保證攝入適量果蔬和低脂、高蛋白食物;最好不飲酒,嚴禁吸煙;定期復查體檢。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