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農藥減量關鍵在於提效

  • 發佈時間:2015-02-12 04:32:16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楊理健

  農藥是農業生産必不可少的投入品,但我們也應該看到,農藥在具體使用過程中浪費了30%以上,實施農藥減量行動勢在必行,而具體實施起來要抓住幾個關鍵。

  .農藥減量、零增長必須採取科學的施藥設備和技術。根據全國農技中心調查,採取統防統治和綠色防控融合,可以減少化學農藥用量20%~30%。隨著高效噴霧技術和機具的發展,常規手動噴霧器每畝需要噴藥50公斤,而現在推廣的低容量噴霧下降到每畝1~10公斤,而且霧滴變小,霧滴個數增加8倍,噴霧覆蓋面積增加,有效覆蓋葉面積大,能提高工效8~10倍。另外,採用生物、物理防治技術等也可以大大減少化學農藥的使用,所以,要推廣綜合的農業措施及相關技術規程,同時大力推進統防統治、專業化服務,研究綠色生産模型,引導農民科學合理施用農藥,來逐步提高農藥利用率。

  農藥減量的關鍵在於提效,而研發高效、低毒、低殘留的新産品農藥是基礎。目前我國農藥研發資金不足,新化合物成果少,基本使用國外專利過期農藥産品。所以,首先要解決研發資金哪來的問題。一是整合科研經費,每年拿出一定資金用於農藥研發。二是建立新農藥研發基金。一個新的農藥化合物研發需要10億元,這樣大的投入中國的農藥企業望而生畏。而我們每年登記相同農藥産品幾千個,有的甚至是幾十年前的老産品,都還在重復做毒理、環境、殘留等試驗,如果不做這些試驗,又對最先辦理登記的企業不公平,但是都做相同重復的試驗,又是極大的浪費。是否可以考慮,凡是登記相同産品的,減免毒理、環境、殘留等試驗,但是經費繼續繳納,作為農藥新産品研發基金,這樣每年可以新增研發資金上億元。其次,經費使用。登記企業直接將相應的試驗經費交給農業部,每年根據生産需要,農業部制定研發項目,面向社會招標,組織研發團隊,開展研究。第三,研發成果分享。取得的成果歸國家所有,有償轉讓給有關農藥企業生産,參與研發企業有優先得到轉讓的權利,其轉讓經費再納入新農藥研發基金。特別是目前尤為需要攻克地下害蟲、土傳病等使用高毒農藥和限用農藥替代産品的研發,逐步淘汰取締劇毒、高毒農藥,全面降低使用風險。

  此外,要加快特色作物和小宗作物農藥登記進程。現在使用農藥較亂、較多、殘留風險較高的是特色、小宗作物。由於特色、小宗作物區域性強、面積小、用藥量不多,而登記一個製劑做試驗需要50萬元左右,致使農藥企業不願意出錢做試驗、登記,造成無登記農藥可用。所以應該對特色、小宗作物進行登記試驗補貼,農藥檢定部門再組織多個企業開展聯合試驗分攤部分經費,這樣特色、小宗作物和中藥材等才有農藥登記,才有殘留標準,才能判定農産品的品質,從根本上降低農藥使用量。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