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首次公佈社會融資存量 評:貨幣政策攻防結合
- 發佈時間:2015-02-11 11:44:00 來源:中國廣播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導讀】央行發佈報告首次公佈社會融資存量,明確優化組合保持適度流動性的下一步政策思路。經濟之聲《央廣財經評論》本期觀點:貨幣政策要適應經濟“新常態”,打好攻防組合拳。
央廣網財經北京2月11日消息 據經濟之聲《央廣財經評論》報道,2015開年,全球錢潮洶湧,多國央行啟動印鈔機。就在2月5號,我國央行的降準動作,也隱約傳遞著寬鬆貨幣政策的聲浪。
昨天晚間,央行最新發佈的《2014年第四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明確:優化政策組合,保持適度流動才是下一步政策的主基調。梳理央行發佈的《2014年第四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共有四個特點:一是,降息效果初顯現,寬鬆節奏仍謹慎。《報告》詳細描述了去年非對稱降息之後金融機構存貸款利率的變化,並且表示“企業融資成本高的問題已經有一定程度的緩解”,但“穩健貨幣政策取向並沒有發生變化”,表明央行仍在強調貨幣政策的中性特質。二是,基礎貨幣供給生變,結構貨幣政策“亮劍”。央行對於全面降準比較審慎,而是大量運用了PSL,SLF等工具向市場注入流動性。三是,經濟結構不平衡格局難改,貨幣政策結構化傾向增強。2014年下半年以來,城投和地産融資需求逐漸走低,央行對高杠桿率的擔憂有所弱化,但對産能過剩領域繼續加杠桿的擔心一直沒有消褪。《報告》中提到,“宏觀總量政策要把握好取向和力度,要在基礎條件出現較大變化時適時適度調整,防止經濟出現慣性下滑,同時也要注意防止過度‘放水’,固化結構扭曲、推升債務和杠桿水準”。四是,通縮是不太遠的“遠慮”,卻未必是那麼近的“近憂”。
如果從結構轉型的視角來看,我國CPI與PPI的背離很難在短期內顯著改善或逆轉。但《報告》中提到,“目前居民對物價的感受依然較強,物價預期還不很穩定”,説明央行不僅會關注物價的短期波動,也會關注物價的趨勢變化。另外,央行昨天還首次發佈了社會融資規模存量。初步統計,2014年末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為122.86萬億元,同比增長14.3%。
對於《央行》的這份《報告》,經濟之聲特約評論員、財經作家葉檀認為,最明確的信號就是央行不會實施市場期望的過度寬鬆政策。
葉檀:最近公佈的進出口數據和CPI和PPI不樂觀,很多市場人士希望央行出臺更寬鬆的貨幣政策,甚至實行量化寬鬆的貨幣政策。但是從央行這一次的報告來看,還是比較穩健的態度,第一個提到貨幣政策的變化要根據形勢而動。另外也提出經濟結構的轉型和調整過程恐怕是比較漫長的,所以會密切關注形勢來進行調整。所以很多人想像大規模的寬鬆,恐怕央行會比較謹慎,貨幣政策會實行多種不同的組合,而不是大規模的降準降息。
對於央行首次公佈的社會融資規模存量,葉檀分析,這背後的潛臺詞主要從兩個方面來看。
葉檀:可能很多人有疑問,認為央行現在政策不夠寬鬆,但是從社會融資量,尤其從債券、證券,所獲得的資金,從各種渠道獲得的融資,其實是不少的。第二現在融資結構發生了變化,融資量比較大,但是經濟結構經濟數據還並不是太好,這就説明現在我們的融資之後,融資的成本跟它的使用的效率是有一定的問題的。也就是説很多的最上游的企業拿到了資金,或者説很多的融資人過去之後,成為償還還本付息一個來源,而不是創造新的財富,這個是背後的潛臺詞。
央行的《2014年第四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透露出哪些重要資訊?經濟之聲特約評論員、中國農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向松祚將就此評論。
經濟之聲:您對於目前的貨幣政策有哪些建議?
向松祚:我認為2015年包括未來一段時間中國的貨幣政策的基本基調就是要結構性的寬鬆,核心不是總量的問題,是結構性的問題。中國經濟好像是陷入了通縮,這個通縮也是結構性的通縮,主要的通縮是製造性的領域。當然現在房地産價格也在向下的調整,就是産能過剩,供給過剩。相反老百姓迫切需要的,比如醫療、教育、旅遊、社會公共服務、娛樂等新興行業,其實遠遠不足。靠全面的寬鬆貨幣政策不可能解決問題,過去為什麼搞出這麼多的産能過剩,就是因為貨幣擴張過度,信貸擴張過度。所以央行發表的社會融資的存量,與2002年相比擴大了9倍,有些擴張了幾十倍,這麼龐大的貨幣寬鬆,造成的結果就是今天的經濟問題。現在仍然有很多市場人士呼籲央行全面的放水,恐怕適得其反。
經濟之聲:定向怎麼能夠定向?怎麼能夠解決結構性的問題?
向松祚:現在的工具很多,定向降準、定向降息,間接調控和實際調控必須要結合起來,實際上央行這一次降準,它也是定向降準和全面降準結合的,而且強調的是更主要是定向降準,因為全面降準並不可能資金流到不希望它流到的地方去,流到投機炒作,流到製造業,所以貨幣政策的工具,要靈活應用,這跟央行講的預調微調,鬆緊適度就是這個意思。
經濟之聲:錢流出來之後如何能讓它留到咱們想讓它流的方向去。這一次貨幣政策包括還談到了首次公佈了社會融資的規模存量,對於這個數據您怎麼解讀?
向松祚:這個數據的理論背景,就是把整體的經濟劃分為兩個部分,一個部分是融資的,就是掙錢的,一部分是用錢的,特別比較了2014年的存量和2002年的存量,這個存量差不多增加了9倍,有的增加了十幾倍,甚至幾十倍。反映兩個問題,一個要市場人士明白,過去這幾年,不是貨幣政策不寬鬆,不是信貸政策不寬鬆,而是社會融資已經足夠多了,可為什麼經濟增長速度反而下來了。第二表明,過去這麼多年社會融資的結構發生了歷史性的變化,過去是商業銀行一家獨大,現在商業銀行的佔到半壁少一點的江山,債券、股票、風投、私募等等這些已經發展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