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7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刺激消費緊迫性再凸顯

  • 發佈時間:2015-02-10 21:30:34  來源:國際商報  作者:程亞麗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國家統計局2月10日發佈的數據顯示,今年1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環比上漲0.3%,同比上漲0.8%。這是自2009年11月以來我國CPI同比增速又一次降到1%以下,創5年多來新低。業內人士認為,物價持續下行已呈現出明顯的通貨緊縮前兆,擴大消費的緊迫性再次凸顯。

  通縮風險加大

  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余秋梅稱,1月份CPI同比漲幅回落主要有三個原因:一是氣候因素致使鮮菜價格同比下降;二是春節錯月因素抬高了今年1月份的對比基數;三是受國際原油價格持續下跌影響,汽油和柴油價格同比降幅擴大。

  數據與此前市場預期非常貼近。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此前預計,1月份CPI同比漲幅可能繼續回落至0.9%。中金公司認為,受春節錯月、總需求疲弱等因素影響,預計1月份CPI漲幅將降至0.7%;瑞銀證券也指出,油價持續下跌、消費需求乏善可陳,再加上去年同期基數較高,非食品通脹率保持低迷,預計1月CPI同比漲幅將降至0.7%。

  與此同時,考慮到物價走勢,多家機構下調了2015年全年CPI漲幅預測。光大證券指出,從近期食品價格的走勢來看,CPI在短期內還將繼續下探,並將2015年全年CPI漲幅預測從之前的1.8%下調至1.6%;海通證券則下調2015年CPI漲幅預測至1.3%。

  在通縮風險加大的情況下,我國貨幣政策放鬆預期進一步推升。2月5日央行已經進行了2015年第一次降準,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下調了0.5個百分點。但多家機構一致認為,如果CPI繼續走低,決策層可能會面臨更大的寬鬆壓力,“降準不是終點”。

  業內人士還指出,今年春節錯後會導致1月份宏觀經濟數據明顯偏低,這種擾動會模糊1月份宏觀數據所包含的經濟資訊。

  刺激消費是出路

  CPI同比漲幅跌至1%以下,通縮壓力已經無可避免,商務部研究院消費經濟研究部主任趙萍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採訪時指出,不能依靠傳統經濟學中增加貨幣供應的辦法來應對當前問題。“我國廣義貨幣供應量(M2)與GDP的比重遙遙領先於其他主要經濟體,可以説貨幣是足夠寬鬆的。央行目前已經釋放出明確的寬鬆信號,而且業內一致的判斷是2015年內還會有2~3次的降準、降息動作,也就是説,貨幣供應量增速仍然較快。”趙萍説。

  為何在並不緊缺的貨幣供應下,物價仍然會一路下行呢?

  在趙萍看來,物價下行的根本原因是兩個結構失衡:

  首先是內外需求的失衡。中國是一個傳統的凈出口國,但今年1月份我國外貿出現明顯下滑,大量産能轉向供給國內市場,所以才會顯得需求相對於供給嚴重不足。

  其次是投資和消費結構的失衡。近年來,我國消費率逐漸上升,但仍然慢于投資者回報的增速。投資者在獲得回報之後,繼續投資擴大再生産,所以供給能力的增速又要快於消費能力的增速,導致供過於求的現象進一步加重。“應該看到,我國現在面臨的通縮壓力並不是一般意義上的經濟波動導致的需求不足,因此也不能靠傳統的增加貨幣供應來解決。”趙萍説,“如果繼續使用寬鬆的貨幣政策來刺激投資,只會讓社會總需求在短期內快速增長,但上述兩個失衡一定會加劇。”

  趙萍指出,要有針對性地刺激消費需求,最重要的是協調國內投資和消費的比例,適當降低投資者回報率,對投資回落盡可能容忍,同時通過財稅政策,在第一次收入分配過程中進一步提升勞動者收入。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