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趙月枝:對外傳播應大膽講好“紅色故事”

  • 發佈時間:2015-02-09 07:47:00  來源:環球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一段關於中國共産黨的國際宣傳片《中國共産黨與你一起在路上》近日在網路走紅。我曾對中國對外傳播有精英主義傾向提出過質疑,但這部宣傳片卻使我耳目一新。它突出共産黨和普通人同行,希望每個中國人的中國夢得到實現,這不但符合共産黨自己的宗旨,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具備了西方認同的某些元素。在意識形態領域,中國就應當這樣為處於資本主義危機中的世界提供社會主義的另類圖景。

  這是一個“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時代,“形象”的確需要經營。更何況,中國在全球輿論場上的弱勢地位十分明顯,向西方解釋中國,講“中國故事”,已經成為一個迫在眉睫的國家目標。但是,誰代表中國,怎麼講,向誰講,這些都是問題的關鍵。

  在美國時代廣場的一些中國宣傳片中,中國曾選取一些精英名流代表中國國家形象,試圖向西方精英錶達,我們與西方“接軌”了,有足以與西方比肩的明星和“成功人士”。可惜的是,這種“接軌”並未得到多數西方人的理解。作為一種意識形態和媒體框架,西方的“主流價值”崇尚平等,更喜歡講小人物的故事,關注普通人的境遇。

  中國當下對於對外傳播的追求,並不關注資本主義或社會主義的意識形態之爭,而是與改革時期擱置國內意識形態爭論互相配合,對全球範圍內的意識形態紛爭,採取低調處理甚至直接回避的做法,轉而將注意力焦點集中在國家形象的營造上面。但同時有必要認識到,形象背後是國際傳播領域兩種制度、兩種意識形態的對立。中國過去強調要淡化意識形態,求同存異。這是一種策略。西方媒體卻從來沒有放棄過對中國的意識形態攻勢。中國如果放棄意識形態旗幟,就等於主動繳械。

  斯諾的《西行漫記》曾經影響西方有正義感、並渴望改變世界不公格局的幾代年輕人。他筆下的中國共産黨形像是全心全意為人民謀解放的。新時期,共産黨實行“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改革開放政策,中國在取得高速發展的同時,也産生了腐敗、貧富不均等社會問題。因此,西方一些媒體借機放大中國的負面問題。對症下藥,中國的對外傳播更需走的是“群眾路線”,用國際主義和社會主義的意識形態框架向國外民眾解釋自己的政治立場,説明中國共産黨代表的依然是大多數民眾的利益。

  金融危機之後,一些民意調查表明,美國大多數民眾對現存的資本主義不滿和失望,對社會主義作為一個比資本主義更理想的社會有一定認識。考慮到美國主流媒體很少有對社會主義的正面宣傳,中國要在意識形態領域舉旗,讓自己鮮明的立場體現在整套話語體系中。

  當然,中外傳播史證明,宣傳的作用只能是一時的。中國共産黨只有牢牢堅守群眾路線,切實提高工人農民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地位和話語權,提升自己國際形象的努力才會有更大底氣和現實支撐。也就是説,共産黨在國內意識形態領域正本清源、打造一個真正為人民服務政權的努力,理應和國際傳播領域中作為一個生機勃勃和充滿自信的社會主義大國形象建設內外呼應,相互促進。▲(作者是加拿大西門菲莎大學加拿大國家特聘教授、中國傳媒大學長江學者講座教授)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